位置导航: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如何加快航空医疗救援建设?全国政协委员、红十字会副会长支招

时间:2019-03-0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建议——

用好应急救援关键力量 加快航空医疗救援建设


目前医疗救援飞机在执行任务中遵循的是我国通用航空的飞行审批程序。相对而言,这一程序较为复杂,影响了救援效率,急救飞行机场的服务项目费用也较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明确规定,开展救援、救灾的相关工作,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以及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是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快航空医疗救援建设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

航空医疗救援诸多困难待解决

我国航空医疗救援尚属起步阶段,航空医疗救援体系有待健全。近年来,随着国民外出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我国公民在境内外遇险、突发疾病后的长距离大跨度医疗急救需求不断增加。

与需求不相匹配的航空医疗救援现状令人担忧,诸多困难亟待解决。据王海京介绍,目前医疗救援飞机在执行任务中遵循的是我国通用航空的飞行审批程序。相对而言,这一程序较为复杂,影响了救援效率,急救飞行机场的服务项目费用也较高。此外,虽然国内多家机构开展了航空医疗救援业务,但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从资质上看,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医疗资质,也无专门的航空医疗人才团队。在设备设施方面,大多数企业会对普通民用航空器进行临时改装。上述情况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他建议制定航空医疗救援相关标准,尤其是飞行器标准,对行业进行规范。

“目前急救飞机在执行任务期间,机场不加区分便对其采用与公务飞机相同的收费标准,统一打包收取费用,导致病人增加了10余万元的费用。”王海京说。

对此,他建议出台政策、营造氛围,鼓励有能力的机构开展航空医疗救援业务,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加快推进我国航空医疗救援事业发展。“建议制定相关标准,规范航空医疗救援行为。同时完善配套政策,从航线审批、业务收费等方面对航空医疗急救事业予以支持。”王海京说。

航空医疗救援队可成为应急救援关键力量

前不久,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一行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调研应急工作并召开座谈会,王海京代表执委会介绍了中国红十字会应急工作情况。“会上提出的加强应急管理部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更加融洽、务实的合作关系,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发挥红十字会在国家应急领域中的独特作用。”王海京深有感触地说。

据王海京介绍,北京市红十字会999紧急救援中心已有4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飞行器,其中2架为固定翼飞机、2架为直升机。该中心在华北地区建立了280多个直升机停机坪,启动了京津冀红十字组织航空医疗救援空地生命走廊。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建有比较完备的航空医疗救援运作体系,国内航线申请可在半小时内完成,国际航线申请可在10小时左右完成。但红十字航空医疗救援队在国家层面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救援中,在危重病人、长距离等类型运送任务和特殊运送任务方面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王海京认为,应急管理部可将中国红十字会航空医疗救援队作为政府应急救援的关键力量予以调度使用。

建立保险机制保障航空医疗救援

王海京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有多家机构开展了航空医疗救援业务。这些机构在国内外航空医疗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但我国目前航空医疗保险的缺失影响了航空医疗救援作用的发挥。他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商业保险公司在该领域的渗透率低、险种适配度不高、覆盖范围小。二是国民购买出境保险的意识淡薄,导致我国公民在境外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通过保险享受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少数购买航空医疗保险的人,往往只能选择西方国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事实上,一旦境外出险时,西方国家的保险公司往往会进行二次分包,选择我国的航空医疗救援团队实施救援。这无形之中提高了患者付出的救治成本,并使救援流程复杂化。

为此,他建议借鉴国际经验,推出面向国际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的保险服务产品,同时出台我国出境公民航空医疗救援强制保险,切实保护出境人员生命和健康,使国人在国内各个城市及国外,一旦遇到突发意外或疾病都能享受专业的航空医疗救援服务。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记者:王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