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国际交流合作 >> 正文

营地门口的枪声

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亲历巴基斯坦恐袭事件

时间:2019-05-24

实习记者   汪雅青

5月11日,巴基斯坦当地时间下午4时30分,位于瓜达尔市一座山坡上的五星级酒店明珠洲际酒店发生恐怖袭击。这是5月以来俾路支省发生的第6起恐怖袭击。

距明珠洲际酒店直线距离1公里处,是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第三批队员的营地。来此4个多月,他们早已感受过这片并不安宁的土地上空弥漫的阴云,也曾听闻子弹的呼啸和凄厉的爆炸。但这是第一次,恐怖袭击距离他们如此之近。

1公里外的爆炸声

“机场候机楼是两间土瓦房,我们坐着中巴车回来,窗帘都是密闭的,因为怕冷枪”,回忆年初第一次落地瓜达尔港时的情景,中国红十字会援外医疗队队长胡承恩的感受是身负使命的兴奋和随安保气氛生发出的紧张。

2019年1月17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援外医疗队第二批、第三批队员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举行交接仪式,从这一刻起,胡承恩与他的队员们便要将自己6个月的光阴交于这块不太安宁的土地。

没人想到这次恐怖分子瞄准了家门口,对港区唯一一座五星级酒店扣动了扳机,这里无疑是瓜达尔港最受瞩目的地点之一。恐怖袭击发生在周六,急救中心的上班时段为周一至周六上午,其余时间,队员们都在港区深处的营地China Town休息,或是在China Town内诊所值班。

枪声与爆炸声响起时,一位队员还在晾衣服,“大概是在演习吧”。正在China Town内散步的胡承恩接到巴基斯坦军方的撤离电话,才知情况严重,迅速指挥医疗队转移至安全屋,“感觉枪声就在营地门口,没想到会这么近”。

医疗队8名队员,与54名在瓜达尔工作的中方人员一起挤在安全屋内,外面枪炮声近在耳畔。“恐怖袭击就是会让你产生恐惧感,不害怕是不可能的”,联络员闫一兵说,当时有两名女队员甚至在默默拭泪。

长久以来,瓜达尔港所在俾路支省分裂武装组织“俾路支解放军”行动十分活跃,致使俾路支省一度以恐袭事件震动世界。恐怖袭击毫无征兆,日常安保必须时刻在场。急救中心设立在港区入口第二道岗与第三道岗之间,从营地前往急救中心需要穿过整个港区,而港区周围是山与海,虽然进出港区安检严密,但独特的地理条件却极易形成防范盲区。

医疗队队员每天的通勤都显得“声势浩大”——往返医院的路程上,巴基斯坦军方两名海军士兵、医疗队自雇安保人员,前后三四辆装甲车围成一个安全防护区。

“原来我以为巴方对恐袭的防范比较严密,但这次事件说明恐袭无孔不入”。因恐袭事件负伤的士兵中,有一位医疗队的老朋友安瓦尔上尉,他曾参与护卫医疗队员往返医院。在与恐怖分子交手的过程中,安瓦尔上尉腿部中弹。

亲历那两天发生的事情,胡承恩真切感受到:恐怖袭击近在咫尺。

计划被打断,援助不停歇

恐袭发生后的第二天上午,医疗队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当前安全形势,梳理逃生预案与营地应急救护计划。

队员们的情绪未受过多干扰,而是纷纷担心恐袭是否会影响之后的援助计划。

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事发之前,医疗队在当地学校、医院开展了上门体检、发放药品、急救演练与健康辅导等活动;5月3日,医疗队联合巴方工作组,与当地中方机构进行了一次海上急救演练,并计划近期开展远程医疗工作。

然而,5月11日的枪声让这个计划无期限延迟,什么时候能解除警报尚未可知。医疗队只能将急救中心的医疗设施搬至营地诊所,在那里继续开展医疗援助。

中巴博爱急救中心自去年11月末卡拉奇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关闭了两月余。第三批医疗队队员于2月8日(大年初四)重新运行急救中心,克服恐袭预警、印巴冲突等不利因素,截至4月中旬,第三批援外医疗队共接诊中巴患者1243名。其中中国籍患者 128人次,巴基斯坦籍患者1115人次。“虽然有恐怖袭击的干扰,但是有越来越多瓜达尔港区外的人来急救中心就诊”,在胡承恩看来,急救中心能够真正帮助到当地人,帮助改善当地医疗服务水平与民生,这就是医疗队坚守在这里的意义。

瓜达尔港所在的俾路支省与西北边境省是巴基斯坦最贫困的地区,俾路支省社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教育、卫生、健康等9项指标在全国均排末位。作为“中巴急救走廊”的第一站,围绕“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当地居民普及更多健康知识、助力当地医疗水平的提高是所有队员心之所向。

他们的健康是医疗队员最直接的愿望。一次,一名巴方商务中心的员工阑尾炎发作,在当地医院未能正确诊治导致病情恶化,来到急救中心后,医护人员迅疾确诊,并将其送交省外医疗水平更好的医院进行治疗。当地很多小孩都患有皮肤病,此前未得到正确治疗,医疗队与国内的华山医院随时连线,将华山医院特制的皮肤科药物运往瓜达尔,孩子的皮肤恢复健康,纷纷称赞“中国的医生真厉害”。

赴一场两年之约

进入瓜达尔港区要经过三道岗,进岗需进行三次安检,且要有通行证,营地处在港区最深的位置,也是相对安全的区域。营地的窗户由钢板固定,胡承恩已经习惯了在密闭的窗户内起居,有些队员偶尔也会掀开窗帘,让阳光洒进来,这才是正常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营地不大,联络员闫一兵说,“走一圈就十来分钟”。有3名巴基斯坦志愿者负责运送、购买医疗队的日用物资,而受恐袭影响,这3名志愿者近期无法进入港区。巴基斯坦志愿者的加入,为医疗队正常工作提供了助益。很多当地人只会说方言,不会说英语或乌尔都语,所幸有当地红新月会的志愿者,医疗队的语言交流障碍得以解决。

2017年2月,中国红十字会在京成立“丝路博爱基金”,宣布启动“丝路博爱基金”重点项目——中巴急救走廊及阿富汗先心病患儿救助项目。瓜达尔港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是“中巴急救走廊”的第一站,围绕“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布设由“急救站+救护车+急救人员+信息系统”四方面构成的急救单元,旨在通过两年时间交流传递红十字精神,帮助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来之前就知道这边的安全环境,但这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闫一兵对记者说,来到瓜达尔的经历必然是一生中最难忘的,“通过义诊和交流活动,我们希望他们知道,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瓜达尔这个地方是‘一带一路’龙头项目,在这工作的人都很投入,包括在这里的其他建设者,他们都很不容易。”胡承恩与他们的队员也经常在当地的中国职工间开展医疗知识交流,为他们提供医疗保障。

“‘中巴急救走廊’能够展现中国软实力,能够让更多巴基斯坦民众明白中国是帮助他们改善民生的,身处其中,我觉得很荣幸”,胡承恩语速平缓,但掷地有声。

工作之余,医疗队也有自己的休闲空间,看电影、组织体育活动或其他文娱活动。“大家都在坚持,而且都很乐观”,回想起5月11日的枪声,队员们承认还会后怕,但工作如昨。在远离祖国的这方小小天地里,他们正做着他们认为最值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