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总会工作动态 >> 正文

相识 相知 相聚

第九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侧记

时间:2019-06-21

记者   贺晔


“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是两岸红十字人和公益人相识相知相聚的重要平台,将继续汇聚两岸志同道合的人道公益界人士,凝聚人道之光,共担道义之责,为进一步推动两岸深入融合发展共同努力。”6月17日上午,在厦门召开的第九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平在致辞中强调了论坛的重要作用。

自2011年第一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成功举办以来,两岸红十字组织始终携手人道、聚焦民生,充分体现“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宗旨,彰显了红十字组织在促进两岸“加强交流、增进融合、共赢发展”方面的力量。

泪与笑:  生命接力传递爱

“谢谢,谢谢!”

论坛现场,来自台湾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婷婷(化名)终于见到了为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山东小伙小何(化名)。她眼含热泪,满怀激动和感恩,不断重复着两个简单又沉重的字“谢谢”。

婷婷于2011年突发急性白血病,唯一的妹妹配型不合,一直找不到全相合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病情持续恶化,生命垂危。医生断言,如果再不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她的生命仅剩两个星期。

家人近乎绝望时,一道跨越海峡的生命之光,照亮了婷婷的人生——2012年3月,她与山东一位志愿捐献者配型成功。一个月后,婷婷活了下来,顺利出院并与家人团聚。

七年来,婷婷的身体日益好转,但她始终对那位素昧平生却血脉相通的“亲人”念念不忘。此次,在第九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现场,她带着妈妈、妹妹与这个想念已久的“弟弟”团聚了。“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

施与受:为捐遗体拒绝化疗

“你们将来会成为医师,我要把我的身体交给你们。你们可以在我身上划错几十刀、几百刀,将来千万不能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当台中慈济医院副院长庄淑婷播放这段大体捐献者李鹤振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段采访视频时,现场有微微的抽泣声传来。

视频中的李鹤振曾是胰腺癌晚期患者,为了把自己“完整”地交到医学生手上,他坚持不做化疗,不动手术,强忍疼痛直到生命结束。

泪水与感动贯穿了论坛“两岸髓缘”“大爱共生”两个专题全程,两岸红十字同仁分享了“捐献”让生命延续的诸多故事和经验,所有与会者表示“有感动也有收获”。

对话与融合:救在身边

17日下午,第三场专题讨论“救在身边”展开。除了工作交流之外,来自海峡两岸以及香港、澳门的红十字救护员和志愿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救护实操演练。

四支“临时组合”的队伍在场上分别针对交通事故、地震灾害、踩踏现场、运动伤害四种突发情况,进行7分钟模拟救护。

演练结束后,方珊珊长长松了一口气:“好紧张,我和我的队员昨天才见第一面,今天中午才找到时间合训。好在大家的技术都不错,配合得比较默契。”

“海峡爱心队”是其中一组,组长方珊珊来自厦门,是一名刚刚接受初级救护培训的红十字救护员。

来自总会训练中心的资深救护师资曹乃文、澳门红十字会非紧急医疗爱心护送主管马顺娜、台湾红十字组织教育训练处处长李聪敏、台湾红十字组织急救发展委员会委员简钰纯等依次对选手进行点评。

“临时组队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大家针对不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这种相互融合的方式特别好。”台湾红十字组织宜兰县支会急救教练杨宗桦作为志愿者参与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已经10年,“专业”“默契”是他对同伴的评价。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络部台港澳事务处副处长王璐璐表示:“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不是争名次,我们是想通过演练,增进两岸红十字人的交流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