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 正文

带动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三献”志愿者靳毅、陆雪贤

时间:2021-02-23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有一群心怀大爱的红十字志愿者,他们真诚、热情,用点点滴滴的付出,弘扬红十字精神,为余杭打造最温暖善城汇聚爱心力量。

靳毅:我给自己定的三个任务

我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一名无偿献血者,一名红十字志愿者。我的故事和感受,来源于我给自己定下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0年11月,我在余杭区献血点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2年1月,我接到了与患者初步配型成功的通知,随后通过了高分辨检测。虽然自己的捐献意愿很坚定,也没有任何顾虑,但是妻子却对我说:“如果是我捐献,我也会选择救人。可是如果对你的身体有影响我还是有点担心。”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也体会到了人们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了解的无奈。通过体检之后,我于2012年6月25日、26日两次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共282毫升,圆满完成了我的第一个任务。

任务二:坚持无偿献血

1992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义务献血,工作以后我每年也会去献血。直到2012年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我更加体会到了无偿献血对于患者的意义,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从这之后,无偿献血就成了我给自己下达的第二个任务。我开始从献全血,转为献成分血。迄今完成献血99次,总计36000多毫升。

任务三:做一名有说服力的志愿者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不久,我接触到一位白血病患者,但他因配型不成功去世了。一年之后,在她姐姐的QQ空间里,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遗憾从来都是无法弥补的,只是这种伤痛,该如何让人释怀,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的安慰,终究只是安慰……”这段话深深震撼了我。

我常常问自己还能够做些什么。后来,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我给自己下达了第三个任务,做一名有说服力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7年,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进一步规范和扩大,我被选举为队长。之后,我和队员一起将捐献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护送到患者所在的城市,风雨无阻。我们进社区、学校,开展知识宣传;放弃休息日,到采集医院陪伴前来捐献的新战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们和家属放松心情、放心捐献。除了做好组织工作,我还完成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护送任务8次,在采集现场陪护捐献者90余人,参与各种宣讲83场。我还完成了30场马拉松比赛,在赛场上,我是参赛者,做过急救跑者,也是官方的配速员。虽然身份经常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我参赛服上的标语:“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行你也行!”

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奔跑,我不是一个人,和我一起的,还有两个引以为傲的团队,分别是余杭区和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余杭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荣获过区道德模范集体,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荣获了“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9月2日,我有幸作为代表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全国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只有我们一个志愿者团队,这么高规格的礼遇,是对我们团队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全国红十字志愿者的肯定和鼓励。

作为一名志愿者,不仅仅要做能够直接帮助别人的事情,还要努力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条件,让更多人鼓起勇气加入进来,成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

陆雪贤:不负时光 不负人生

我的生日是12月5日,和“国际志愿者日”是同一天,这似乎是一种缘分。二十年前,我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2006年,我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2015年4月15日捐献了24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袋“生命的种子”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患者所在医院。在给她的鼓励信中我写道:“愿以我扎针之痛,换你健康平安。”我相信,这句话是所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共同的希望。对我而言,造血干细胞捐献完成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很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当年12月12日,余杭无偿献血服务队成立了,服务队除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还承担起造干入库招募的工作,这几年,在临平献血车上招募入库超400人,为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添砖加瓦。每当有团体献血活动的时候,我都会参加,现身说法。我的很多同事、同学和朋友受了我的影响,也纷纷加入中华骨髓库。

2016年1月,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成立,我成为首批志愿者,我们的任务是陪护捐献者、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护送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我们是捐献者,有我们的陪护会减轻捐献者及家属的紧张与担忧,宣传起来也更有说服力。我们深知那一袋袋“生命种子”的分量,所以,在护送的时候充满了使命感。我把自己称为“生命快递员”,每一次护送经历都值得我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回味。完成护送余杭区第26位捐献者戴辉剑造血干细胞的任务后,到家已是凌晨3点,回想护送的过程,我久久不能入睡。这是我第三次参与护送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我和同伴们辗转几千里,花费了20多个小时。一路上我们精神高度紧张,丝毫不敢怠慢。为了运送顺利,队友们群策群力,提前做好规划,沿途得到很多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当“生命种子”送到患者所在的医院,患者的家人紧握着我的手时,奔波的疲劳感瞬间消失,我相信这袋种子,一定能让患者一家的心境走出冰窟,重燃希望。

每次护送,一路上的借机宣传已成为我的习惯。一次登机时,有位空乘服务员轻声问道:“你这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呀?”我简单明了地向她们解释了一番。也许讲解得不够生动也不够仔细,但我相信,捐献骨髓这件事于她们而言不再遥远。下机时,她们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觉得这就够了。

每次护送时分享在朋友圈的内容都会获得很多点赞和咨询,同学、朋友、同事说我是他们的榜样。如果是这样,我愿意为更多的人树立榜样。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在余杭,和我一样的捐献者越来越多,这个志愿者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和壮大。

杨荣  周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