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4人“圆梦”
时间:2021-07-13
5月31日,41岁的金山区供销合作社人力资源部部长曹冬叶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6月4日,金山工业区“85后”户外领队张琦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而他的妻子施明珠同样也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俩成为全市唯一一对“捐献夫妻档”;
6月8日,金山区金山卫镇“90后”就业援助员吴金杰,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金山区第48例、上海市第529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6月10日,金山工业区市民顾峰新履行自己曾许下的承诺,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位素不相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成为金山区第49例、上海市第530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短短10天时间里,上海市金山区就有4人完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爱之举,开创金山造血干细胞捐献新纪录。
每100人中就有1名入库志愿者
超高的配型“命中率”,离不开庞大的入库基数。据了解,金山区常住人口约80万人,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超过8000人,即金山区每100人中,就有1位市民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入库人数的增加,离不开浓厚的宣传氛围。对顾峰新来说,加入中华骨髓库是偶然也是必然。
2018年5月6日,金山区举办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暨2018年金山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集中入库活动。偶然出门逛街的顾峰新,正好来到活动现场,被现场的宣传氛围打动,他很快留下血样登记入库。
无独有偶,吴金杰也是在那一天加入的中华骨髓库。“金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氛围一直很浓厚,虽然我不是专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但平时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有不少了解,”吴金杰说,入库那次是他到金山区工作的第一年。
金山区红十字会每年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组织开展宣讲活动,普及捐献知识,特别是世界红十字日、学雷锋日期间,由区红十字会牵头开展集中入库活动,这大大提高了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晓度和入库积极性。
“零悔捐”让每一份大爱都温暖
难能可贵的是,在金山,凡是配对成功的志愿者,至今没有一人悔捐。
“等了12年,终于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张琦说,从2009年入库以来,这是第三次接到配对成功的通知,前两次都因患者身体原因没能实现捐献,这次终于顺利完成了捐献。尽管时间久远,但他从没想过放弃,“生活中会有很多意外,这些意外是人所不能控制的,而我们有这样的能力,去让生命延续,那么我认为我应该伸出援手。”
同样,曹冬叶从2008年入库到配对成功并采集捐献,经历了长达13年的长久等待。“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拯救他人的生命,在人的一生中也是蛮少的,采集的时候经历了一次‘血液循环’,感觉不仅为孩子送去希望,自己也同样经历了一次重生。”
形成一股“好人”新风尚
张琦的妻子施明珠是金山区第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耳濡目染下,张琦很早就知道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因此他毫不犹豫决定捐献。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施明珠也非常支持丈夫的决定,“将心比心,如果是我们的家人生病了,我们也希望有人能帮助我们,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更是在挽救一个家庭。”
1998年以来,金山区红十字会率先在上海各区县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工作,逐步摸索建立起由区红十字会、团区委、区文明办、区融媒体中心、志愿者所在单位等多方合作的工作机制,并深入持久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及志愿者招募工作。
2015年3月,金山区召开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集中开展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团队的先进事迹宣传教育,加快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让区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踏上新台阶。从2015年至今,短短6年时间,全区就涌现了28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社会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金山区还有一支包括2000余名成员的红十字志愿者宣传服务队,他们既是造血干细胞的志愿入库登记者,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宣传员,把宣传“造血干细胞”的种子撒向金山的角角落落,让向善的力量蓬勃生长。
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