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 正文

20多年前签署遗体志愿捐献书,94岁老教师去世后成“大体老师”

时间:2021-10-24

20多年前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签署了遗体捐献意愿,浏阳市居民蒋能是当地第一个签署捐献意愿的人。10月8日12点30分,94岁高龄的老人安详离世,家属完成她在20多年前的承诺与心愿。

20年前签署捐献遗体志愿捐献登记

“那时候妈妈70多岁,想着年龄大了,就去登记遗体捐献。20多年过去,这成了她的心愿,我们做子女的只能尊重她。”今天上午,张益平忍着悲痛,办理了母亲去世的相关手续事宜。

这个传统的汉子已然年老,因为没有给母亲办一个热闹的丧礼,心中有些愧疚。他坦言,尽管自己20多年前在登记表上签下名字时,就知道有这样一天;如今以这样的方式送别老人家,还是难免心痛。

1927年7月25日,蒋能老人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父亲去世早,她十三、四岁时,母亲就要将她嫁人。蒋能不同意,她离开了家,一边读书一边教学。之后,蒋能遇到了同是教师的丈夫,到退休前,老人在浏阳很多小学都教过书,桃李满天下。

“前两年还坚持看报,喜欢了解国家、民生的事情。有钱不给我们子女的,要求我们自力更生,她的钱都给了需要帮助的人。”张益平说,母亲性格直爽,思想豁达开放,多年来帮助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学,去世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

张益平记忆深刻,二十多年前母亲得知医学发展需要“大体老师”,当即提出要在去世后捐献遗体器官,让兄弟几个签字。

“那时候登记是要进行公证的,可惜公证书找不到了。”张益平表示,妈妈是浏阳当地第一个签署遗体捐献意愿的志愿者,老人晚年经常谈起这个事,笑称没想到能活90多岁,叮嘱儿孙一定要完成自己的承诺与心愿。

捐献大脑和眼角膜用于医学研究

蒋能老人去世后,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工作人员赶到浏阳,与老人的子女办理捐献手续,并进行角膜捐献和遗体交接工作,完成老人生前夙愿。

经长沙爱尔眼库评估,蒋能老人的角膜可以用于实验研究,帮助解决更多眼病难题。而老人捐献的大脑样本,将为我国人脑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2019年5月21日,浏阳市淳口镇高田村88位村民签下志愿书在全国引起轰动,随着宣传的普及,市民的角膜遗体捐献意识也越来越强。浏阳市红十字会负责器官遗体捐献的陈建国坦言:“人生百年,虽然无法改变其长度,但可以拓展其深度。”

活着时敢奋斗、有尊严、有希望,离开时很静美、有温度、有印记,也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一种选择。

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