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精神的当代传承

时间:2022-08-19

下面我从学术角度谈一下个人对于“图云关精神”的认识。

什么是“图云关精神”,史书并没有明确界定,只有图云关人(如曾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防疫大队大队长兼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总务主任陈韬)在回忆那段令人难忘的烽火岁月时提及。陈韬在《领导战时救护之林可胜先生》的回忆文章中,记述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时不无感慨地说,训练所“师资整齐,均系一时才俊,有实习场,有示范室,教学认真,纪律严明,精诚团结,气势如虹,在在都是兴旺形象,此一现象日后形成‘图云关精神’”。毫无疑问,纪律严明,精诚团结,都是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图云关精神”内涵应该更为丰富,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尤其突出。

一是坚守“人道”初心为中国红十字会自成立以来救护行动的根本遵循,历次战争中无不如此,这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红十字会安身立命之本。正是人道的召唤,使来自全国的各路爱国精英以及国际援华医疗团队、国际主义战士如著名的“西班牙医生”群体,汇聚图云关,肩负起人道使命,投身到火热的抗战救护事业之中。

二是救护总队及所属各队红十字人秉持“救死扶伤,博爱恤兵”宗旨,在抗战救护事业中挥洒热血与汗水。红十字会起源于战地救护,近代中国战火纷飞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死扶伤,博爱恤兵”的“底色”。正因为如此,“救死扶伤,博爱恤兵”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行动口号”,彰显了“图云关精神”的本色。无论敌后战场,还是正面战场,或者中国远征军随军救护及战俘营中,救护人员都一以贯之践行这一宗旨,用行动诠释了“博爱”的真谛。

三是务实开拓,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在图云关救护总队部和救护总队各医疗单元工作人员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图云关白手起家,靠的是务实开拓,救护总队部1室4股——总队长办公室、医务股、材料股、运输股和总务股,分工合作,各司其责,各尽所能,相互配合,和衷共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支撑起抗战救护的一片蓝天。所属各大队及所辖各中队、小队,上下同心,在林可胜总队长所订救护信条八条激励下,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履行红十字会的人道天职。

综合以上所述,“图云关精神”大致可以初步概括为:坚守人道初心,秉持“救死扶伤,博爱恤兵”宗旨,精诚团结,务实开拓,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当然,这并非“图云关精神”的全部,其丰富的内涵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

“图云关精神”是全民族抗战救护事业的结晶,是凝心聚力开展人道救助行动的“动员剂”,更是红十字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理应传承与弘扬。除了红十字人日常工作中汲取精神动力外,强化救护总队历史研究,深入挖掘“图云关精神”内涵,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其一,倾情打造红十字人的“精神家园”。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抗战纪念馆是弘扬“图云关精神”、展示中国红十字会及救护总队光辉业绩的重要平台,加强对救护总队的历史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红十字运动的整体研究,而且可以丰富图云关纪念馆的内容,更好地呈现全民族抗战救护事业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图云关精神”激励下红十字人的风采。

其二,联合高校等相关部门成立研究机构。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开展对包括“图云关精神”在内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全面系统研究,对于深化中国红会史、抗日战争史、国际关系史、民国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图云关建立红十字会总支委员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为争取救护总队对敌后战场的医疗援助作出了重要贡献。挖掘救护总队的“红色基因”,于拓展中共党史研究不无裨益。

其三,整理出版《救护总队档案资料汇编》推动研究深入开展。目前,相关档案资料只有贵阳市档案馆选编的《战地红十字——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抗战实录》一书,虽然该书有70万字之巨,但仅仅是馆藏档案中的极小部分,远远无法满足研究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整合人力、资源,对救护总队档案进行系统挖掘、整理,为救护总队研究的深入和“图云关精神”的发扬光大提供有力支撑。

其四,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档案是中国抗战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完整而翔实,资料价值之高是其他任何资料无可替代的,而且涉及国际援华医疗组织多个国家对华人道救援资料,卷帙浩繁。救护总队档案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完整性、稀有性特点,符合“申遗”的基本要求。日前贵州省档案馆已就救护总队档案着手申报“中国文献档案遗产名录”,这对档案的开发利用、深化救护总队历史研究、弘扬“图云关精神”以及加强红十字会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都具有重要价值。

传承“图云关精神”,是红十字文化“软实力”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弘扬“图云关精神”,守正创新,促进红十字事业持续发展,既是历史的呼唤,也是现实的需要。

以上为个人浅见,敬请批评指正。

池子华  红十字国际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