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红十字守护江河安澜

——浙江省红十字系统开展“预防溺水——‘救’在身边”专项行动纪实

时间:2023-08-15

浙江省海域辽阔,水网密布,溺水事故高发,全省红十字系统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预防溺水工作。2023年,浙江省红十字会统一部署,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预防溺水——‘救’在身边”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在重点水域增设救生设备,织密织牢水上“安全网”,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助力除险保安贡献红十字力量。

浙江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林斌要求,全省各级红十字会要将预防溺水作为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联动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共同实施“一圈一杆一绳”“救”在身边·防溺水项目,切实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截至今年7月初,全省红十字系统累计安装防溺水救援设备2.83万套,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1693场次,惠及61.78万余人。数字背后,是无数红十字人的执着坚守和无私奉献。

交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加强水域安全教育是红十字系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依法履行人道救援救护职责的实际行动。近年来,浙江、江西等多地红十字会将预防溺水列入红十字生命教育内容,积极开展水域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浙江省红十字系统经过多年探索,培育形成“一圈一杆一绳”品牌项目,面向学校、社会积极组织开展以防溺水为重点的防灾避险知识技能宣传教育普及活动,“预防溺水·‘救’在身边”的意识深入人心,群众性自救互救技能不断提升。

4月6日至7日,浙江省红十字赈济业务工作会议暨防溺水项目现场推进会在嵊州举行,会议总结推广预防溺水的“嵊州经验”,部署了全省红十字系统“一圈一杆一绳”防溺水专项行动。“5·8”人道公益日期间,省红十字会防溺水项目共筹集善款近590万元,用于增设1万套防溺水救生设备,动员1万名防溺水志愿者,开展1万次防溺水知识普及和巡查活动。

浙江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行动启动后,省红十字会以全省130多支救援队为主体,成立了115支共1万余人的防溺水志愿服务队,协同公安、水利、消防、体育、学校等属地有关部门单位,在各个市县开展日常巡查、轮班值守等工作。

全省各地红十字会纷纷行动,在杭州市富阳区、温州市泰顺县、台州市仙居县等一些景区内,每天都有10余名防溺水志愿服务队队员值守,确保溺水事故“零发生”。

温州瑞安市红十字会在红十字博爱周期间推出“一圈一杆一绳”防溺水公益众筹项目,全市共有4.42万人次参与捐款,购置“一圈一杆一绳”等防溺水救生设备1626套。泰顺县泳协红十字水上应急救援队累计开展77期防溺水安全知识巡回宣讲,共2.1万余人次参与活动,该县红十字会已在辖区危险水域投放救生设备258套。

台州市天台县爱心企业向红十字会捐赠200套“一圈一杆一绳”设备,绍兴市上虞区红十字会购置救生圈、救生绳等救生设施430余套并配发到各乡镇街道,杭州市余杭区红十字会排摸出436个易发溺水事故点位并采购436套防溺水设备捐赠给区林业水利局,宁波余姚市红十字海燕救援队水安宣讲课走进小学校园,金华市金东区举办防溺水急救知识课堂……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在当地海岸沿线、江河湖泊、山塘水库、城内水道等易发生溺水事故的重点区域,综合最佳救援时间、救生装备取用耗时等因素,精准确定救生装备放置地点,投放安装“四个一”(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杆、一条救生绳)防溺水设备,基本实现重点水域全覆盖。全省115支防溺水志愿服务队已累计开展水域巡逻800余次,成功施救落水者14例。

下一步,全省红十字系统将高质量布设施救设施,高水平普及防溺水知识,以新作为新成效回应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期待。

河道两岸的“红十字卫士”

52岁的张旗是绍兴嵊州市逸夫小学语文教师,他戴眼镜,头发花白,外表斯文。很多人不知道,张旗的另一个身份是嵊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秘书长,救援队成立时的元老之一。“我是救援队的‘大管家’。”张旗笑言。

2014年,嵊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成立时,队员只有13人。2016年,北漳镇(现为金庭镇)一名老人失踪,张旗和队友赶到时,在岸边发现了老人的一双布鞋。“我们一直找到晚上,终于发现了死者。”张旗回忆说,面对漂浮的遗体、家属的哭嚎,他心如刀绞,那天的情景让他终生难忘,“我当时有个念头,我们得做点事情,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2017年5月,张旗和队友们在朋友圈发起筹款,大家你出5元、我出10元,募集了近2万元资金,在全市部分溺水易发地,安装了第一批120套救生装备,其中市区50套、乡村70套,用于溺水互救。因为经费有限,每套设备仅包括一根救生杆和一条救生绳。

6月25日,在这些救援设备刚刚安装一个多月之后,一次成功的施救让救生装备从“一杆一绳”演化成如今的“一圈一杆一绳”。当晚9时许,嵊州市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姚金富终于忙完一天的工作,驾车行驶至剡溪岸边东桥附近时想下车透透气。不料雨天河堤湿滑,他一不留神落入水中,当时正值上游水库泄洪,他瞬间被冲出十几米远。

水流湍急浑浊,眼看自己就要被卷入江中,姚金富拼尽全力靠近岸边,死死抠住了河堤上一个仅容两根手指的缝隙,整个人像一条水草一样被急流冲得左右摇摆。千钧一发之际,市民王女士发现了姚先生,她立即取来附近的救生杆和救生绳,同路过的三位工人一起,合力将姚金富拉上了岸。

死里逃生,姚金富彻夜未眠,危急时刻果断出手的热心人,事发后迅速赶到的红十字人,都让他感动不已。第二天来到办公室后,他仍旧心事重重,“我一直在思考,我能为他人做点什么,第一个想法就是为救援设备添置救生圈。”

7月9日,姚金富将购买的50只救生圈捐赠给嵊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并与队员一起,把救生圈安装到剡溪江边的救生装置上。姚金富事后加入了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从此,嵊州市红十字会“一圈一杆一绳”的防溺水装置正式定型,并被省红十字会在全省大力推广。

2018年起,嵊州民建基层委员会和国网嵊州供电公司先后加入该项目,6年来采购安装1120套防溺水救生设备。

2018年8月30日晚,嵊州市民赵洪和妻子在东桥附近散步时,用红十字会设置的“一圈一杆一绳”防溺水救生设备成功救起一名落水小伙。事后得知,小伙父亲年迈,母亲久病卧床,赵洪夫妻的这次出手不仅挽救了一个生命,更保住了一个家庭。

30年前,赵洪曾在南桥附近救起过一名落水儿童。“那次救人非常危险,我差点丢掉性命。”获救者是一名10多岁的男孩,赵洪跳入水中抓到他的时候,男孩死死抱住了他,几乎将他拖进水里。“两次救人的感觉大不一样,救人不光要有爱心,更要有专业的设备。”赵洪说。

张旗也有同样的感慨。2021年冬,张旗在家访途中,用红十字会设置的救生装备成功救起一名落水者,整个救援过程仅用了几分钟。面对接踵而至的各项荣誉,他总是谦虚地说:“其实我也是受益者,救人的不是我,是这些救生装备。”

不只嵊州,“一圈一杆一绳”防溺水救生设备在浙江省各地发挥着重要作用。端午节期间,温州瑞安市温瑞塘河内,数十条龙舟从河面穿梭而过,两岸观众人山人海,稍有不慎便可能落水。活动当天,设置在河道两岸的防溺水装置严阵以待,防溺水志愿服务队队员时刻在沿线巡逻,整场赛事未发生任何落水意外。

夜幕降临,嵊州、瑞安等地的市民纷纷来到河边散步纳凉,设置在河道两岸的“一圈一杆一绳”防溺水救生设备的太阳能警示灯亮起,醒目的红色灯光让人多了一份安心。

设备在升级,初心从未改

一米多高的不锈钢支架上,插着可伸缩的救生杆,救生杆一共五节,伸展长度可达6.5米,救生杆顶端是一个圆环,用于套住落水者。架子上部设置了一个不锈钢盒子,里面装着30米长的救生绳。救生圈挂在支架顶端,刚好套在盒子周围,“一圈一杆一绳”的组合实用且美观。

“一圈一杆一绳”防溺水救生设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边使用边改进。嵊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中,有一位“能人”竺其华。竺其华在当地开了一家不锈钢加工厂,竺老板不仅长于经营,而且喜欢琢磨。2017年5月,队员们筹款制作的第一批120根救生杆即出自他手。

救生杆一头的圆圈最初是空心钢管,在使用时曾发生过断裂,竺其华将其替换为直径5毫米的实心不锈钢条,与救生杆连接处采用满焊方式加固,升级版的救生杆在破断试验中最大可承受110余公斤的拉力。

在打捞落水者时,队员们发现失去意识的落水者很难用钢圈套中,细心的竺其华又在钢圈上焊了一个不锈钢钩子,为防钢钩伤人,他又将其末端打磨成圆头。截至目前,全嵊州市设置的2000余套防溺水救生设备,都经过竺老板的改进。“经常加班到晚上12时,5天的活,我基本上两天完工。除材料成本费用之外,分文不取。”竺其华说:“我是红十字志愿者,应该为大家做点事。”

竺其华工厂仓库的一角,还存放着几根2017年生产的一批救生杆,这是救生杆的“1.0版本”。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员们在巡护时,偶尔还能看见当年的这些设备,虽历经风雨,仍光亮如新,守护着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竺其华笑着说:“这些设备以后应该进博物馆的。”

7年前的设备依旧在发挥作用,如今的“一圈一杆一绳”经过不断改进,渐趋完美。当年只有13名队员的嵊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如今已有队员70名,志愿者200余名,时刻守护当地的水域平安。

2020年,嵊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和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合作,对救生杆进行了数字化升级,在救生杆上加装了太阳能警示灯,嵌入定位芯片,并依托百度地图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研发国内首个公益救生装备“数字导图”,精准标注每套装备的经度、纬度,确保救援人员及时就近找到救生装备,提高救援效率。如今,在百度地图APP中搜索“救生杆”,或在微信中搜索“防溺水数字导图”小程序,即可看到绍兴、温州、湖州、衢州、金华、嘉兴、湖州等地沿河道、水库设置的密集的救生设备。

温州市瓯江沿线、南塘街沿线、南溪江沿线等地风景秀美,游人众多,也是溺水事故多发地。2022年,瓯江沿线共发生368起溺水事故。瓯江沿线距离很长,救援人员抵达溺水事故现场后,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温州市红十字会联合水上公安、团市委、市教育局等部门,共同推进救生设备布设、防溺水宣传教育等工作。市红十字会计划三年内,通过多方筹资,实现溺水安全隐患点“一圈一杆一绳”全覆盖,让意外不再成为意外。

温州市红十字会正在探索对“一圈一杆一绳”防溺水救生设备的进一步升级,将其打造成为集溺水救生、一键报警、宣传应急救护知识于一体的智慧岗亭。智慧岗亭设在溺水事故高发地,里面放置“一圈一杆一绳”以及无人机等水上救生设备,当设备从岗亭中取出时,岗亭会立即向公安部门发出带有定位的求救信号。若落水者离岸较远,则可通过用无人机投放救生圈,救助落水者。目前,智慧岗亭的选点和设计方案已经完成,即将在瓯江沿线与市民见面。

设备在不断升级的同时,各地红十字会也在积极探索“多方融合联动,社会协同参与”的机制,推动防溺水项目的标准化、品牌化建设,这也是浙江红十字人共同的理想。

7月25日中午,烈日下,几位红十字防溺水志愿服务队队员来到瑞安市明镜公园,巡查温瑞塘河沿线的“一圈一杆一绳”防溺水救生设备。一位队员说:“通过一年一年的宣传,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这个项目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会全心全意守护美丽浙江。”

记者  杨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