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 正文

“捐遗热”出现自有因

——江苏常熟多举措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综述

时间:2023-09-01

近年来,江苏省常熟市选择身后捐献遗体、器官的市民越来越多,其中既有个人捐献,也有夫妻双双捐献,还有家族多人参与捐献。截至目前,常熟共有818人登记捐献遗体、器官、角膜。其中实现遗体捐献83人、器官捐献13人、角膜捐献21人。2022年,常熟共有19人实现遗体捐献。

多措并举,传播大爱善行

常熟“捐遗热”的出现,离不开市红十字会积极联系各级媒体,对捐遗事迹进行多角度报道,更新市民的固有观念,扩大遗体捐献的正向影响。

每位报名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有各自的人生阅历和生命故事。市红十字会始终坚持了解、挖掘每位志愿者的捐献动机,发掘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一方面积极联系各级媒体对他们的事迹进行采访报道,一方面在微信公众号上讲述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捐遗故事,提高社会各界对遗体以及人体器官捐献的了解度、接受度和支持度。

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典型事迹报道,了解并认可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行为,继而加入这个群体。

支塘镇何市社区的何巧英老人于2017年初捐献遗体,她的事迹感染了周围很多人。一年内,何巧英家人、亲戚及邻居先后有15人在市红十字会登记捐献遗体,在全市引起很大反响。截至目前,支塘镇报名登记遗体捐献共有59人,实现遗体捐献10人。何市社区“志愿捐遗第一村”被市文明办列入2020年度移风易俗案例,受到通报表扬。

不少捐遗志愿者还获得了“苏州好人”“常熟好人”“常熟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各级部门对捐献志愿者奉献精神的肯定,使捐遗这个公益活动在社会的道德高地有了一席之地,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所产生的辐射、引导作用,推动了市民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用心用情,做好“贴心人”

社会各界丰富的志愿服务,提高捐献志愿者的满意度。

流水琴川义工协会组建“三献”宣传服务队。每周末,服务队在步行街定点设置宣传处,向市民宣传遗体、人体器官捐献相关知识,并接受市民咨询登记;每周四在颜北社区博爱家园红十字服务站组织红十字志愿者值班,接受市民咨询并登记人体器官捐献。为将登记渠道延伸至基层最末梢,市民可将捐献登记表交至各镇、街道基层红十字会,由基层工作人员递交至市红十字会。

市红十字会为困难捐遗志愿者建立个人档案,在每年春节、重阳等节日,对他们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和生活用品。捐献志愿者如果遇到意外突发情况,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可随时上门帮困解难。

社会各界志愿者组织以结对形式,为市区高龄捐献志愿者提供陪伴聊天、协助购物、陪伴就医、家政服务等规范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服务,减少了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的生活困难。志愿者还与结对老人建立电话、微信联系,加强沟通,有特殊需求随时上门服务。

市红十字会经常举办捐遗志愿者座谈会,并组织志愿者赴吴江盛泽、上海嘉定、南京医科大和南京市捐遗纪念园、苏州市捐遗纪念园等地参观,拓宽捐遗志愿者的视野,深化了他们对生命的感悟。

另外,市红十字会延伸志愿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捐遗志愿者家属的满意度。

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除了志愿者本人的意愿,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市红十字会慎重对待每位登记在案的捐献志愿者,不但与志愿者本人深入交流,还会与其家人朋友充分沟通,使他们对捐献志愿者的选择有新的理解,并引以为荣。此外,市红十字会成立“博爱助捐”项目,对每例实现捐献的志愿者家属进行慰问。

2021年4月,常熟绿色殡葬纪念园暨遗体捐献纪念园揭牌启用。纪念园位于虞山思亲苑东南角,占地约820平方米,常熟所有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字镌刻在碑墙上,为遗体捐献者和器官捐献者的家属提供了一个凭吊和追思逝者的平台。

市红十字会每年会组织捐献志愿者家属开展集体缅怀活动,提高捐献者家属、亲友的满意度,让他们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坚定的支持者、最好的社会宣传员。

张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