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北京发布重点公共场所AED电子地图

持续推进公众急救培训工作,已有50万人次取证

时间:2023-11-28

11月21日,北京市卫健委、北京急救中心等部门发布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显示,目前共有5089台AED覆盖北京市的学校、重点公共交通场所、大型商超、体育场馆、公园景区、影剧院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7大类共3116个点位。电子地图通过北京120微信小程序向公众开放,公众可及时获取AED的位置,并提供导引。电子地图还与北京120调度指挥系统联通。

“120调度员在派车的同时会给呼叫者指引,协助他找到就近的AED进行施救,为我们专业的院前急救工作开展奠定一个前期的基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副主任于海玲介绍。

2023年是《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的收官之年,北京市已完成重点公共场所配置5000台AED的目标任务。AED电子地图发布后,将通过120指挥调度系统开放AED设备和城市急救志愿者定位,并计划明年培训重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3万余人次。 

专家介绍,部分国家正在实施“除颤仪公众可获取”计划,除了在公共场所安置AED,还要求在10分钟内即可获得AED,并通过对普通民众等非专业人员的训练,在遇到有人心脏骤停时可以最短时间内进行现场除颤。

于海玲表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市红十字会以及相关的部门单位,共同持续推进公众的急救培训工作。目前已经开展了50万人次的取证急救培训,同时在线上线下也广泛开展了宣传和普及工作,已覆盖8000万人次,后续我们还会持续推进这项工作。”

专家认为,除了增加AED配置的数量和加大培训力度以外,健全使用AED的法律保障也非常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通过法律保障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责任,让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实施紧急救助行为时无后顾之忧。

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