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 正文

青岛102岁教授去世捐献遗体

时间:2024-03-26

3月10日,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周秉文的送别暨遗体捐献仪式在青岛大学松山校区青岛市红十字生命奉献展厅举行,他的遗体捐献给青岛大学医学院,成为青岛市第1293例遗体捐献者。

周秉文1922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县,曾在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荣立三等功。退伍后,周秉文任职于青岛大学医学院及青大附院直至退休,长期从事骨外科医学工作,曾担任青大附院外科骨科组负责人,在骨科各种常见与疑难病症、脊柱外科以及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和临床研究方面建树良多,也是青岛市骨科学会创始与发起人之一。

“他几乎24小时泡在医院,在家里很少见到他。”周秉文的女儿周伟回忆,自己上幼儿园时,父亲在市立医院当外科医生。因为工作繁忙,周秉文会将周伟接到医院照看,别家小朋友的童年记忆可能是鸟语花香和嬉戏打闹,而周伟的童年则是无数泡在福尔马林中的人体标本。错落有致的血管和形态各异的人体组织让周伟“既害怕又激动,从那时起对医学的神秘产生了崇拜”。

毕业后,周伟也成了一名医生,慢慢了解到了父亲“聚少离多”背后的责任。当时周伟一家住在四方区,周秉文需要骑着自行车往返医院。尽管如此,每个周末,周秉文都要再去医院看看做完手术的病人。

周秉文捐献遗体,是受到了自己恩师沈福彭的影响。在青岛大学医学院医学发展史馆内,矗立着一具人体骨架标本,这便是沈福彭。沈福彭是医学教育学家、人体解剖学家,曾任青岛医学院解剖科主任、附属医院院长。沈福彭辞世后,遵照遗愿他的脏器被保存下来“以供研讨”,他的骨骼经过精心处理制成了骨架标本,是我国捐献遗体以骨架制成标本的第一人。

周秉文学习解剖出身,受到恩师的影响,在沈福彭去世后,周秉文随即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希望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奉献毕生。

刁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