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道事业的青春力量
——红十字青年沙龙活动侧记
时间:2024-09-27
“以前,我和入学新生探讨过一个问题:我们学习、讨论人道法,对这个世界能有直接影响吗?经过这几年参与校红十字会工作和培训,我可以给出肯定的答复:能。”
“每年暑期,众多浙江高校的红十字青年纷纷走向农村、深入海岛,甚至奔赴藏区,支教助学筑梦,助力乡村振兴,以志愿服务书写着火热的青春。”
“那是我第一次上人体解剖课,那堂课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惊叹于大体老师的博爱,也开始思考着: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我们会加强与地区及国际青年网络的沟通交流,不断提升全国红十字青年网络的影响力,结合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进行人道精神的传播工作。”
……
9月12日,在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举办的红十字青年沙龙上,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的全国红十字青年网络成员,一起交流分享了他们参与红十字事业的经历和感受,讲述着红十字青年关于勇气与担当的故事。
成为校园“第一施救人”
4月13日,10名浙江大学学子在诸暨东白山徒步时,突遇一位老人猝然倒地、失去意识。危急时刻,他们携手开展了一场冷静、专业、有序的现场紧急救护:有的维护现场秩序,有的清理老人口鼻污秽,有的立即对老人实行胸外按压,有的拨打120急救电话,有的快速跑到山脚接应救护人员……
最终,老人逐渐恢复了呼吸和心跳,转危为安。“我们都感到很自豪,我们用所学的救护技能挽救了一条生命,更自豪的是,那一刹我们都没有丝毫的犹豫。”参与救援的同学接受采访时说。
在青年沙龙上,来自浙江大学红十字会的青年代表梁宇婷分享了这样一个急救故事。
浙大学子敢于在危急关头出手施救,与学校多年来坚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分不开。“‘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既是一句朴素的话语,更是一份纯真的信念。为了这份信念,浙江大学默默坚持了很多年。就在上个月,浙江大学联合省红十字会对2024级6600余名新生进行了全员应急救护培训。”梁宇婷说。
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的青年代表徐艺云也分享了他们学校应急救护培训的开展情况。“从2008年起,我们学校就开始在每年军训时为入学新生开展大规模全员应急救护培训。今年,我们在全员军训普及培训的基础上又发展为持证培训。依托上海‘培训8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有4600余名本科新生在军训期间获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成为校园的‘第一施救人’。”
用青年力量赋能“三献”
“三年前,我校第一附属医院迎来了一名小患者,患有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反复出血、感染是他的生活常态。从移植前的寻找配型、献血筹资,到移植过程中的造血干细胞转运,再到移植后的长期随访,我们全程陪护。今年1月,他邀请我们陪他过生日。许愿时,他说‘以后我也要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来自安徽省皖南医学院的红十字青年代表李璐分享她遇到的故事,“那一刻,我真的很快乐”。
李璐在大一时加入校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从大一到大四,从无偿献血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她逐渐接触到更多红十字工作,也逐渐成长为志愿服务队队长。其间,队员们不断思考着:如何从青年力量出发,赋能“三献”工作?
最终,他们通过艺术、科技、人文对“三献”工作进行三维赋能:利用漫画、动漫等新媒体方式传播“三献”理念,打造了“香香”“绥绥”等IP人物,上线微信表情包,趣味化科普造血干细胞捐献;研发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设计,获批12项知识产权,上线“爱道”和“医路铸魂”小程序,方便志愿者线上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为了让捐献者舒心,家属放心,志愿服务队提供暖心的全程“三心”服务,并用笔杆、用镜头、用行动记录每一位无言良师的故事,编写《无言良师》案例集。
“志愿服务奖章是我最珍视的”
“沈锗聪是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小青荷’中的一员。面对高负荷的工作,他与小伙伴们用脚步丈量场馆。飞奔在场馆内,沈锗聪胸前各式各样的徽章和志愿者工作牌格外引人注目。面对镜头,他坦言,‘这么多徽章里,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四星奖章是我最珍视的一枚。’21岁的他,是一位有着14年志愿服务经历、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的‘老将’。”梁宇婷分享了校友沈锗聪参与志愿服务的故事。
多年来,南京大学常态化开展社区服务、冬衣送暖、伴你阅读等志愿服务活动,连续14年在江苏8市和云南双柏举办暑期夏令营,关注特殊儿童发展。南京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长金中宸介绍说,2024年,校红十字会一共组织了8支分队前往南京、苏州、常州和宿迁开展暑期志愿服务活动,直接受益儿童超300人。
传播国际人道法,践行人道主义精神,是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重要议题。参加上海高校红十字青少年骨干训练营期间,徐艺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际人道法的相关内容,对人道法和人道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我们而言,人道精神不仅限于战时这样的特殊情况,更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道是一种待人、处世、接物的方法和价值观,非评判、不加歧视地开展志愿服务是我们要始终牢记的核心价值。”徐艺云说,现在高校师生越来越关注人道主义精神,“从上海市大学生国际人道问题辩论赛已经连续举办14届,就可以看得出来”。
金中宸介绍说,南京大学在人道法普及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通过开设人道法小讲堂、讨论会等形式,开展人道法普及教育,同时加强人道法研究。南京大学法学院曾多次参加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四次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
从应急救护培训到“三献”宣传,从志愿服务到人道文化传播,处处可见众多红十字青年的身影。青年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人道主义行动的先锋。随着全国红十字青年网络的成立,他们必将为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记者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