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命的摆渡人”
——记柳州市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覃鸿雁
时间:2024-11-26
“上面有很多熟悉的捐献者名字,都是我经手为他们家属办理的登记手续,所以我想拍下来,发给那些没能前来缅怀的家属,告诉他们,他们亲人的名字刻在这碑上,我们都没有忘记他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上,看着纪念碑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覃鸿雁眼含热泪。
从事人体器官捐献协调近十年,见识了无数家庭生离死别,覃鸿雁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尊敬、感激、哀伤⋯⋯她深知,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每个名字的出现,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逝去和多个生命的延续和重生。
器官捐献,让一个又一个生命重获新生。而每一例器官捐献的背后,都有一个像覃鸿雁一样的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生命摆渡人”。
与时间赛跑,与生命同行
“您愿意捐出他(她)的器官,让他(她)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延续在这个世界上吗?”每当有潜在的捐献案例出现,覃鸿雁就要向家属提出这个问题。
她仍记得第一次参与协调捐献器官的场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因为外伤被判定为脑死亡状态,一开始去做家属工作的时候,他的爱人比较犹豫。”覃鸿雁说,家属同意后,捐献者的一些亲戚得知此事又表达了反对意见,再次动摇了家属的决心。
在家属们挣扎与犹豫的期间,器官也会不断衰竭,渐渐失去移植价值。“经过反复的挣扎,虽然最终家属同意器官捐献,但已经错失时机。最后,眼睁睁看着家属在我面前崩溃大哭,却无能为力。”首次协调器官捐献案例的失败,给覃鸿雁留下了满满的遗憾。
但随着参与的案例越来越多,也有了很多的安慰。覃鸿雁曾向捐献者家属转交一封来自心脏移植受者家属的感谢信。看到感谢信时,捐献者家属得到了莫大的慰藉,表示没有后悔当初捐献的决定。而作为协调员的覃鸿雁,也深受感动并更加坚信自己的工作有着非凡的意义。
不只是“协调”,更是抚慰
自2015年从医院临床一线工作人员转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至今,哪怕再辛苦,覃鸿雁都没想过放弃这份沉重而充满爱的职业。
除了24小时待命、风雨无阻、随叫随到,还要帮助家属解决患者的交通事故、工伤、殡葬等事宜,同时需要经常面对捐献家庭的悲伤、痛苦和无助,甚至还要受不理解家属的委屈,心理压力很大。
她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性的协调,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抚慰。“无论您作出怎样的决定,我们都尊重您的选择。”记不清有多少次跟家属谈话,记不清有多少次被家属拒绝,但覃鸿雁每次都记得,无论家属是否同意器官捐献,都尽己所能,倾听、安慰,帮助遭受重大打击的家庭走出悲痛,鼓起继续面对明天的勇气。
近十年,覃鸿雁已成功协调器官捐献百余例,评为2023年度全国优秀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杨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