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走进博物院
——记山西博物院“史海撷萃 人道之光”红十字文化史料陈列展
时间:2025-04-29
“原来红十字会有这么长的历史,留下了如此多的故事。”4月17日下午,在山西博物院“史海撷萃 人道之光”红十字文化史料陈列展现场,不时有观众发出这样的感叹。
渐渐偏西的灿烂阳光斜斜照进山西博物院大门,正对大门的一层北过厅中,巨大的展板上红十字标志和主题语分外引人注目。此时,这场首次走进省级博物院的红十字临展日程已经过半。
文化史料中的红十字
“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一种力量始终如暗夜星辰,为绝望者引路、为伤痛者疗愈、为破碎的世界缝合裂痕,这便是红十字组织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展览序言中,这句开宗明义的话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跨越百年、传承“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烛火的红十字世界。
展览精选500余件实物和史料,时间跨度从民国时期延伸至新时代,分为邮票邮品、衣帽物品、任命文书、会员证章、袖章标识、纪念徽章、报刊书籍、文件资料、装备器械、照片挂图等10类,“试图在时光的长河中再现那些血泪与汗水浸润的片段”。
现场一个实物展柜中陈列着抗战时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手术工作照、医用喂食壶、听诊器、医疗器械、消毒盘、手术器械盒、医用生物组织切片机等,其中那件白瓷制成的医用喂食壶上鲜红的红十字历经近百年时光依旧鲜艳夺目。这几件实物及旁边展柜中的数件史料共同展现了一个鲜活的人物故事——白求恩。
抗战时期,山西作为中国敌后抗日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以太原为中心的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重要支点和中流砥柱。1938年1月,白求恩率加拿大、美国援华医疗队赶赴中国;3月,他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 ;6月,他到达驻在山西五台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白求恩率医疗队在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开展战地救治。短短4个月,他行程750公里,做手术300余次,救治了大批伤员。
另一个展柜中,静静陈列着一件 1938 年制作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棉袍,袖口处依稀可见点点血迹与火药灼烧过的痕迹,无声述说着那些在炮火隆隆、枪声阵阵的战场上犹自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无名英雄的往事。
在邮票邮品类区域,依次展示了中国红十字会成立50周年、80周年、100周年、120周年纪念邮票,历历细数了在中国大地上,红十字精神传承不绝,红十字文化薪火相传,直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百年历程。
红十字与博物院的对话
“以前觉得红十字会工作就是献血,现在才知道它见证了整个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一名小学生在观看展览后留下这样的感言,其父也深受震撼:“文物比课本更鲜活,孩子们能触摸到真实的历史温度,希望博物院多多举办这样的展览。”
这些积极评价不仅为展览主办方太原市红十字会注入强大的驱动力,也为联合主办方山西博物院拓宽了新的关注视野。
2025年初,山西省红十字会与合作方省文物局及山西博物院沟通协调办展事宜,双方商定从3月26日起,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临展。之后,因获得了良好的观众反馈和社会效益,展览时限被延长。
“之前,我们也没想到红十字会能够收集、留存这么丰富的实物史料。当这些展品真正呈现于眼前后,又能够吸引这么多观众驻足停留,去了解红十字历史和文化。这个展览丰富了博物院展览的形式和内容,足够新颖又独具特色。”山西博物院负责人亦多次对展览表示肯定。
展览入口处的展板上,主办方由太原市红十字会一家署名变成两家单位合办,山西博物院的角色从合作方上升至联合主办方。
4月13日,山西博物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史海撷萃、人道之光”红十字文化史料展专题宣传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展览中多样实物和史料,文中写道:“在展厅现场,磨损的急救箱、泛黄的资料与斑驳的纪念章等组成立体叙事,完整呈现战争救援、疫病防控、灾害救助等场景,生动地反映了红十字运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和人道主义实践……”
筹建红十字传播教育基地
“山西博物院还在和我们商量,后续是否能提供部分实物和史料做成常驻展览,长期保留展示红十字历史和文化的一角。”太原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最大的特色就是实物丰富。这些实物的征集堪称一场‘文化抢救行动’”。
两年前,太原市红十字会辗转联系到当地一名专注于抗日战争期间史料实物收藏的爱好者,将其珍藏的千余件红十字袖章、民国时期的会员证等史料实物交由市红十字会进行无偿捐展。市红十字会希望能借此次展览之机,开展更广泛的实物史料征集工作,得到更多收藏爱好者和爱心人士的捐助,让更多民众了解红十字精神,并参与到人道主义事业当中,“我们还希望能借助多方学者、专家的力量,尽力挖掘每一件实物后面的历史细节和故事”。
这场“文化抢救行动”的来由源自2023年1月,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可赴山西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并调研省红十字会工作时,提出了“要加强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建设,有效利用山西红色资源,探索红色文化和红十字精神的有机融合”要求。
两年来,在山西省红十字会的统筹指导下,组织人员多次赴贵州、上海、延安、辽宁等地实地调研,收集大量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山西开展医疗救助工作等的图片、文物、文献及影像资料。截至目前,全省红十字系统已收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实物、音视频等2000余件(份、张)。
太原、长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山西红十字历史文化建设,市委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和批示。太原市红十字会承办的红十字文化史料展和长治市红十字会正在筹办的“太行山上的红十字”展览是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挖掘红十字文化和历史,探索红色文化和红十字精神融合道路的其中一部分工作。
下一步,山西省红十字会还将促进红十字文化史料展提档升级,进一步收集整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抗战期间在山西与八路军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救死扶伤的史料、文献、实物等,在太原打造长期独立开放的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在长治筹办“太行山上的红十字”展览,推出更多观众看得懂、看得进的展陈内容,讲好史料背后的故事,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红十字文化的认同,从百余年红十字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进新时代红色文化与红十字文化融合发展,推动“三救三献”业务及国际人道交流合作等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