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守护狱所安澜
——安徽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进监狱工作侧记
时间:2025-05-27
“快!这里有人倒地,立即实施心肺复苏!”近日,在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的应急演练现场,一名民警迅速判断情况,与服刑人员配合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设备开展救援。
这一幕,是全省监狱系统开展“救在身边·狱所安澜”专项行动的生动缩影。2025年3月,安徽省红十字会与省监狱管理局联合印发《“救在身边·狱所安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创新举措全面部署监狱系统应急救护能力建设,为民警职工和服刑人员筑牢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到2025年底培训率达80%
《方案》明确,至2025年底,全省监狱系统一线民警和服刑人员应急救护普及性培训率将超80%,民警救护员培训持证率达30%。同时,推动监狱系统实现AED全覆盖,要求每个建筑单体至少配置1台,力争2030年实现应急救护基地建设全覆盖。
在白湖监狱监区内,新安装的AED设备旁张贴着醒目的操作流程图。“2024年,全省监狱系统共配置AED设备282台,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投放力度。”省监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方案》要求,2025年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九成监狱管理分局和淝河监狱将率先试点建设首批监狱系统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基地将配备培训教具,采用信息化技术,集救护培训、技能考核、人道传播等功能于一体。
“监狱作为特殊场所,突发健康事件的风险较高。提升全员应急救护能力,既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践行‘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行动。”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工作负责人表示。
跨界联动探索救护新模式
专项行动以“三个首次”凸显创新突破:首次将服刑人员纳入救护员培训体系,将其参与培训作为教育改造的重要内容;首次明确监狱系统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量化指标,如白湖分局、九成分局分别培养15名以上师资;首次要求AED设备与持证救护员“捆绑配置”,每台设备至少配套培训10名持证人员,确保关键时刻有人会用、敢用。
为保障实效,安徽省红十字会与省监狱管理局成立联合工作专班,建立“培训—考核—复训”闭环机制。各监狱将应急救护纳入民警岗前培训“必修课”,属地红十字会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并通过以赛促训等方式强化培训效果。
2024年,成功举办全省监狱系统首届急救技能竞赛,今年监狱系统还将组建2支队伍参加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并针对服刑人员举行专场应急救护比赛。
双方积极选树监狱系统自救互救表现突出人物,推荐民警职工参选省级和国家级“最美救护员”,挖掘民警施救典型案例,发挥榜样力量,通过事迹宣讲、媒体报道等方式弘扬“敢救、会救、愿救”的新风尚。
“救在身边”品牌矩阵再扩容
“去年一名服刑人员利用培训所学技能,成功实施应急救护,这让我们看到教育改造与生命教育的双重价值。”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负责同志表示。
2024年试点期间,全省监狱系统共培训持证救护员2300多人,开展普及培训近3000人次,培训救护师资80多人。活动开展以来,截至2024年底已成功抢救4名服刑人员生命。
省监狱管理局生活卫生处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积极选树这些成功救护的案例,参选‘最美救护员’,通过事迹宣讲、媒体报道等方式广泛弘扬‘敢救、会救、愿救’的新风尚。”
“救在身边·狱所安澜”专项行动是安徽省“救在身边”工作的深化之举。近年来,安徽省已构建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家庭、进监狱”的立体化培训网络,累计培训取证救护员30万余人,普及性培训超400万人次。
安徽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工作负责人表示:“‘救在身边’的品牌正在延伸至每一个需要守护的角落。我们期待通过监狱系统的创新实践,为特殊场所应急救护体系建设提供‘安徽样本’。省红十字会下一步将联合更多行业系统制定专项方案,力争到2026年实现重点行业救护员持证率较大突破。”
金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