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 正文

求真路上同路人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开展红十字工作纪实

时间:2025-07-01

“人生难免意外和挫折,但是‘人间处处温暖在,世界遍种十字花’。我们甘愿承担弘扬红十字精神的神圣责任,付出自己的力量。”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操场边的宣传栏上,展示着数十张学生绘制的纪念2025年世界红十字日主题手抄报。其中一张7年级学生手抄报的中心位置,用工整的笔画写着如上话语。旁边,是鲜红的手绘红十字标志,上面挂着颗颗爱心和飘带,环绕着翠绿的代表生命的枝叶,将其装饰得分外醒目。

校园中,不仅有数个学校红十字会宣传栏,还有已建成的400平方米的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正在建设中的“博爱岛”文化长廊,以及教学楼一层随时可取用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智慧服务终端,这些设施设备共同组成一道绘满“红十字”的风景,同时也成为保障学生安全的一道防线。

求真知,有大爱

“学校大力推进红十字工作,是因为红十字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十字活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红十字精神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重要的推动力量。可以说,我们在育人理念上一拍即合。”五十七中党委书记、校长孙岩梅介绍,学校校训是“博学至真”,以“培养真正的人”为育人目标,“真正的人”是诚做人、慧做事、乐生活的人。学校以“以真育真,积极生长”为办学理念,形成了独具五十七中特色的“真”文化体系,引导学生“求真知,有大爱”,让“真·爱”深植于学生心田。该目标与红十字精神理念相通、相得益彰。“基于这种培养目标和理念,我们不断探索学校红十字工作路径,努力实现学校红十字工作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努力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郑州五十七中红十字会成立于2009年,由历任校长担任会长,主管副校长任副会长;成立红十字会理事会,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任正副秘书长,学校中层干部、年级长、卫生保健教师、学生会干部代表任理事;每学期召开红十字会理事会会议、会员代表大会;学校设立单独的红十字会办公室,并制订各项工作制度。

十余年来,郑州五十七中红十字会组织机构日益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健全、会员队伍逐步壮大。在传播人道主义、开展救护训练、普及健康知识、组织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使“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入脑入心。

“近年来,我们每学年都会开展红十字会校本课程,自编校本教材,固定活动教室,将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技能等融入课程体系。”五十七中东校区团总支书记张腾飞同时也是学生红十字社团负责人。他介绍,社团每年都招募新生入会,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每名成员都能掌握红十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工明确,技能熟练,可以随时投入应急服务工作,“每年学校运动会,我们的成员都会分组在操场不同点位驻守,为意外受伤的学生进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他们真正成为了校园安全的守护者”。

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

数天前,五十七中几位体育老师一起外出时,曾偶遇一起意外情况。“当时,路边一位中年大姐吃东西时被食物卡住气道,呼吸不上来,痛苦难忍。我们体育组荆老师立马冲了过去,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大姐把卡在喉咙里的东西吐了出来。”张腾飞三言两语就描述出当时的紧急一刻,仿佛轻描淡写,却有着生命的重量。他所说的荆老师是五十七中参与应急救护培训并获取救护员证的教师之一。

五十七中东校区德育副校长刘军介绍:“目前,全校参与应急救护培训的师生达到337人,共有86人取得红十字急救员证书。其中,体育组老师是参与救护培训的先锋队。不仅全员获得急救员证书,还有10余位老师参与救护师资培训,成为可以教授应急救护技能和知识的师资。”

根据郑州市教育局2022年发布的《关于印发〈郑州市中招体育考试改革方案〉(试行)的通知》,自2024年起,中招体育考试将心肺复苏实践操作纳入自选项目,占分15分。

“我们先学会技能,再学会怎么教别人,才能回来更好地教‘自己的小孩’。”在救护师资、体育教师曾诗琪口中,班上的学生都是“自己的小孩”。2024年10月,她参与救护师资培训并如愿拿到救护师资证书,原因之一是认同“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公益理念,想要进一步深造,能够在普及推广应急救护方面发挥更多作用;其二是能更好地将救护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助力“自己的小孩”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加强急救教育和培训,提升公众的急救能力,是一个持续的努力方向,任重而道远。而将急救操作纳入中考体育项目的举措,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刘军说,“我们学校有长期开展红十字会工作的传统,也有普及和推广应急救护培训的优势。中考的改革更加证明我们与‘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高度契合的办学理念走在了正确且可行的道路上。”

让“真·爱”深植学生心田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链接各方力量,大家须同向、同行,成为培养‘高成绩+高素养’人才的同道中人。”孙岩梅强调:“红十字会就是我们的同道之一。”

2022年,郑州市红十字会投入400万元援建五十七中在“7·20”特大暴雨灾害中受损的教学楼,保障学校快速恢复教学秩序。2024年5月,市红十字会出资近100万元,在五十七中建设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拓展人道教育阵地,提升学生对红十字精神内涵的理解,同时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安全素养与应急能力,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25年,市红十字会搭建爱心平台,动员爱心企业出资50万元,支持校园红十字文化建设,命名为“博爱岛”。

此外,五十七中先后邀请郑州市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救援队到校为全校师生开展水上安全及“防溺水”急救技能培训会;邀请市红十字应急救援中心到校为学生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专题讲座;邀请市红十字启明救援队和风马旗救援队到校为红十字社团成员开展应急救援专题培训会。

“除了引进来,我们还鼓励学生走出去。”张腾飞介绍,“五十七中学生志愿服务队定期走出校园,走进周边社区或养老院进行各种关爱帮扶志愿服务活动”。临近暑假,五十七中每年一次的暑期“爱心早餐”实践活动又将启动,“今年依然有百余名学生报名,将轮班在暑假的每个早上出摊,为环卫工人提供爱心早餐及防暑降温等各项服务”。

每个学期中,学生志愿服务队还定期深入社区向周边居民传播海姆立克急救、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外伤包扎等急救技能;或开展清扫清洁、测量血压等服务;或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文明条例宣传、传统文化宣传等活动;学校还积极组织慈善日捐款、节假日慰问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我们的目标是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播下‘真·爱’的种子,引导他们求真知,有大爱。因为我们希望从郑州五十七中走出去的孩子都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志向和情怀;有积极主动,创新创效的能力和方法;有爱己爱人,温暖向善的行动和表现。近两年,学校先后被郑州市红十字会和河南省红十字会授牌‘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和‘青少年生命教育实践站’。目前,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两种力量合力同行、同频共振,不断开拓了学校红十字工作新路径,呈现出协同育人、相得益彰的学校红十字工作新局面。”孙岩梅总结。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