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造血干细胞捐献 >> 正文

“生命互助从来都是双向的”

长沙4名“00后”青年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时间:2025-07-04

6月30日,湖南长沙,4名2000年至2003年出生的青年如约卷袖,共计捐献103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分别为苏州、百色、郑州、成都的血液病患者点亮生命曙光。

“嘀嗒、嘀嗒——”采血仪规律的低鸣声中,鲜红血液沿着透明软管缓缓流动。“这袋生命种子,是我最珍贵的毕业礼”,2003年出生的小宇(化名)是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首例捐献者,自成年后他每年坚持无偿献血,在毕业前夕终于圆了捐献梦。

刚完成采集的小宇向父母发去短信报平安。“他们从小教育我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今天我想告诉他们,我没有让他们失望。”小宇说,父母得知初步配型成功后十分支持自己的决定,母亲更是几天前从湘西老家来到长沙陪伴儿子捐献。

当送往广西的血袋封箱时,湖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正为他朗读受捐者母亲的来信:“您天使般的出现,让每月输血的地贫女儿有了重生可能……”联想到受捐者家庭的处境时,小宇说:“捐献的奔波、采集的辛苦不值一提,以后我还要将这份助人为乐的精神传递下去。”

另一边,在血细胞采集室内的小钟(化名)正盯着采血仪屏幕出神。2002年出生的小钟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药物制剂专业的科研助理,他笑着说:“课本说良药苦口,可这剂‘生命药方’,甜得很。”

原来,在此次捐献前的体检过程中,小钟意外被查出存在8厘米的肾上腺囊肿,采集也由此推迟。“如果不是这次捐献,我可能也迟迟发现不了,生命互助从来都是双向的。”

镜头转向隔壁床位,2000年出生的永州公务员小曹(化名)也即将完成采集。当得知受捐者与父母同龄时,他的捐献意愿更加坚定。

“那天在动员剂注射室,我突然想到对面的叔叔或阿姨也有自己的子女和父母,也是家庭的顶梁柱。如果这一袋小小的细胞真能为对方家庭做些什么,我没有可以推辞的理由。”血细胞分离机的嗡鸣声中,小曹的声音十分笃定:“这次,该换我为别人的父母撑伞了。”

采集室的门轻轻开合,2001年的小萍(化名)安静地躺在最内侧床位。今年5月接到配型通知时那句“好,我捐”犹在耳畔,此刻从她身体里采集的“生命种子”正飞驰向成都华西医院。4只印着“生命速递”的保温箱从长沙依次启程,载着青春的热血驶向远方。

来源:湖南日报

记者:周顺  崔璟  王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