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的“生命必修课”
——河南豫北医学院开展红十字工作纪实
时间:2025-07-15
“原来按压力度要像打鼓一样有节奏!”6月26日上午,河南省新乡市高铁东站候车大厅变身“流动急救课堂”,刚完成模拟操作的高铁站工作人员王伟潇如此感慨。
当天,河南豫北医学院临床学院的师生在此开展“医路护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向铁路一线工作人员、旅客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公众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此次活动是豫北医学院师生暑期系列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2025年暑假,豫北医学院组织128支学生暑期实践团分赴全省各地,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应急救护技能与生命健康安全知识传递给不同社会群体,豫北医学院与红十字同行,成为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特色行动之一。
医学院遇上红十字
近年来,豫北医学院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专业优势,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学校“立德树人”的宗旨有机融合,努力培养有情怀、爱奉献、够专业的医学生,护佑人民生命健康。
“豫北医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的高等医学院校,这就决定了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该校党委书记李庚表示,“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到省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他们将来能否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河南人民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是学校要思考的问题。”
“在确保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需求的前提下,豫北医学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豫北医学院院长李琼说:“红十字精神与医学院办学理念高度契合。红十字工作也是学校育人工作很好的载体和抓手。”
早在2018年12月,豫北医学院的前身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就成立了学校红十字会,构建以红十字会为中心,以学生社团和志愿服务队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机制,将生命教育与“三救三献”主责主业融合推进,打造了地方应用型医学院校与红十字会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5年,豫北医学院红十字生命教育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基地按照一馆三区三室的空间布局,集红十字文化传播、救护培训、安全体验、教学实践等功能于一体。基地特别突出了医学院特色,在第一个板块“生命·孕育”的展板上专门设计了胎儿在母体内孕育的完整过程及人类生命不同时期特征的科普模型;在“生命·成长”“生命·礼赞”等板块又添加了关于健康生活方式、养老服务等内容的相关知识,分别对应医学院护理学、健康管理、老年保健等不同专业的知识范畴。
生命教育基地24小时对学生开放,全校师生可以随时利用馆内设备设施学习、体验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自动体外除颤、外伤应急处置等救护技能。基地还挂牌“新乡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培训基地”“新乡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等,为周边社区群众、中小学生等提供生命安全教育服务。
应急救护人人过关
“周围环境安全,先生,先生,你能听到我说话吗?1001、1002……患者呼吸消失,颈动脉搏动消失,请这位穿红衣服的女士,拨打120……”2024年12月5日,学校第三届“应急救护大赛”在平原校区风雨操场如期举行。七个书院的1050名学生参赛。
2025年9月开学季,学校将举办“应急救护大赛”,七大学院分别提前选拔出150名学生进入复赛。届时,亦将有逾千名学生同场竞技,角逐救护技能优胜奖。
李庚表示,迄今,应急救护技能已经成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2021年,学校就设置入学通识教育必修课,为全体新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确保应急救护人人过关。此外,还开设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通识教育课程,设立应急救护专题课堂。学校每年举办应急救护大赛,也是希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学校红十字会每年举办全科医生技能竞赛、临床技能竞赛、护理技能大赛等多项专业赛事,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浓厚氛围。至今,学校学子先后在“博爱中原,文明河南”红十字青少年知识与应急救护技能竞赛、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护理技能竞赛、新乡市医护人员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新乡市首届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救护知识竞赛等赛事中,荣获市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荣誉100余项。
除学生外,豫北医学院还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包括环卫人员、安保人员在内,必须熟练掌握应急救护技能。“我们希望全校所有师生无论在校内校外,如果遭遇紧急情况,都能站得出来、拿得出手、救得了命。这才不辜负我们医学院的使命。”李庚说。
5月19日至22日,学校团委、德馨书院联合护理学院、临床学院,依托红十字生命教育基地,组织全体学生、保卫、保洁人员等开展“校园急救‘救’在身边技能实操培训”活动。
“之前总感觉应急救护离我们很遥远,是医生、医学生才能胜任的工作。”培训结束后,学校保洁人员吴斗红深有感触,“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明白应急救护是人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门技能。现在学会了专业救护技能,我心里更有底气了”。
学校、学生、社会三方共赢
“我救的第一个人竟是我的姥爷!姥爷苏醒过来后我泪流满面,那一刻非常庆幸自己是名医学生,有认认真真学老师教的知识。”5月8日,豫北医学院大四学生王一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临床学院老师高焕君手中,希望通过这封信表达对学校的感恩。
5月2日晚,王一和母亲一边陪姥爷聊天,一边为姥爷剪指甲。突然,老人的身体往一侧歪倒,紧闭双眼,怎么叫也不醒。王一仔细查看情况,发现姥爷已经意识丧失、没有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双手也逐渐冰凉。这时,她想到了在学校学到的急救知识——心肺复苏,于是赶紧调整好姥爷的体位、清理气道,按照标准流程实施心肺复苏。3个循环后,姥爷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随后,120急救车赶到,老人被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曾经觉得急救理论有些枯燥,一遍又一遍在模拟人身上练习胸外按压很麻烦,但现在我觉得这些太有意义了,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医学是关乎生命的学科,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生死’。”王一说,非常感谢学校教师的严谨教导和不厌其烦的示范纠正,自己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学习知识、精进医术,做一名合格的生命守护者。
数年来,全校师生中与王一一样运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人,甚至挽救他人生命的典型案例不断涌现,包括在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跪地抢救”昏迷不醒落水者的学生杨爽;以“科研助残”享誉校内外,多次获奖的学生林坤强、张书铭;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的教师孙峰;签订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的教师李超楠等,都是将“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榜样。
“学生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收获了成长和荣誉;学校在此过程中培育了知名度和好口碑;学生和学校以专业优势辐射周边,共同服务社会发展,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贡献了力量。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校、社会三方共赢局面的达成。”李琼说。
近年来,学校将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服务地方的好帮手,依托学“雷锋月”“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月”“社团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及暑期社会实践,结合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世界急救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扎根社区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无偿献血、志愿者下基层等活动。
6月23日上午,豫北医学院“模拟池塘 防溺先锋”应急救护社会实践团走进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马庄完全小学,搭建“模拟池塘”实训场景,通过沉浸式教学让防溺水教育从“纸上谈兵”走向“实战演练”,为200余名师生送上了一份“暑期安全大礼包”。同期,学院退伍军人医学生急救培训实践团在驻马店市上蔡县服务7天,辗转12个场所,往返400多公里,将专业急救技能送进外卖站点、厂房、学校等处,惠及1200余人。
至今,豫北医学院先后组织学生走入社区、乡村、学校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卫生健康宣传、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千余场,服务范围覆盖省内118个县(区),累计受益人数高达10万余人次。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