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无偿献血 >> 正文

百次无偿热血 诠释生命接力

——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无偿献血志愿者谭丹丹

时间:2025-07-15

日前,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义工联合会秘书长谭丹丹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她是本届广水市唯一获奖者,更是广水市女性献血总量第一的“巾帼献血达人”。

第一次献血:针头刺破的使命感

谭丹丹把无偿献血当成一种习惯已经8年,而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时的情景,她仍记忆犹新。

2017年3月初,谭丹丹随广水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一起前往随州市中心血站,填表、测压、检验、献血。挽起她的衣袖时,年轻的护士怎么也找不到血管,她笑着对护士说:“别着急,慢慢来,实在不行再换另一个胳膊”,放松的心态让护士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当冰凉的针头刺入皮肤,看着自己的血液顺着导管缓缓流入透明的献血袋中,她的内心被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填满。

“我是一个普通人,没什么本事,如果通过献血能帮到他人是件很幸运的事。”这次难忘的经历,如同点亮公益之路的明灯,让谭丹丹与无偿献血紧紧相连,献血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功课”,每当献血周期到了,她都会准时去血站献血。8年来,谭丹丹已累计捐献血小板93次,献血总量折合3.2万余毫升。

生命传承:儿子的特殊成人礼

今年6月,谭丹丹的儿子李嘉浩高考结束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印台广场爱心献血屋,毫不犹豫地伸出臂膀献出了400毫升的青春热血,李嘉浩坦言,选择以献血纪念“成人礼”是深受父母的言传身教。

如今,谭丹丹家有个特殊传统:每逢家人生日,必到献血屋“打卡”。丈夫李师傅的献血证上盖着23个红戳,女儿在武汉读大学时,也已悄悄完成了首次献血。

面对“巾帼献血达人”“终身荣誉奖”等称号,谭丹丹更在意手机里保存的37条感谢短信——那是受助者家属发来的,每条都写着“谢谢您的血,让我家人重获新生”。

数字背后:德不孤,必有邻

8年来,谭丹丹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了志愿服务上,哪里需要帮助,她就在哪里。志愿服务,有苦有泪,有心酸有感动。“这些年太累了。”谭丹丹坦言,她也有想放弃的时候,尤其是被误解、嘲笑、不理解时,但每当别人找上门来,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帮忙。“习惯了,如果不帮别人,我会难受的。”谭丹丹说,“德不孤,必有邻。”她的坚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她的付出也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在谭丹丹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不断地传递爱心,持续地温暖他人。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血站频频告急,为助力随州抗击疫情,缓解临床用血压力大、血液供应持续紧张的情况,她和队友们在做好个人防护后,一边协助血站工作人员宣传招募,一边主动参与献血行动。先后组织开展6次无偿献血活动,共有120人次献血3万余毫升。

她在献血的同时,主动采集造血干细胞样本,登记成为中华骨髓库的捐献志愿者,后来又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公众号上填写了器官捐献登记表。

2019年底,谭丹丹被市红十字会聘为广水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队长后,用自己的事例打消身边人的顾虑,宣传倡议更多市民参与到献血队伍,鼓励大家参与无偿献血。

“多一个人献血,就会多一分希望为生命‘加油’。”2021年6月,谭丹丹随丈夫回广西公婆家探亲,正赶上当地的“集会”风俗,全村人都集聚一起谈天说地、畅饮叙旧,她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通过自己的经历大讲无偿献血的好处、益处,全村18桌人都放下筷子,一场聚会餐,成了她的无偿献血演讲会。第二天一大早,13辆轿车和摩托车齐齐驰向县城,参加他们人生的第一次献血。

2022年6月,谭丹丹被市红十字会聘为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队长,更加勤奋工作,在市红十字会指导下,耐心、细心、热心地向市民深入浅出地讲解宣传“三献”知识,累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场次,献血人数达2000多人次,献血量超20万毫升,96人加入中华骨髓库,36人签订人体器官捐献协议。

程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