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蜜桃致富经
——山东省临沂市红十字会派驻蒙阴县旧寨乡长岭村第一书记抓产业振兴工作纪实
时间:2025-07-25
眼下正是蜜桃成熟的季节。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旧寨乡长岭村,这里的桃林纷纷褪去花衣,累累硕果在绿叶衬托下随风而动。蜜桃丰收“艳压”枝头,村民们喜上眉梢、甜在心里。
“现在成熟的桃子品种叫中油蟠10号。我们栽种了几十种桃子,成熟期可以从5月持续到10月,价格从5元至15元不等,销量好得很。”临沂市红十字会派驻长岭村第一书记孙宇介绍,村里于去年建起了蜜桃新品种试验示范园,推进品种更新迭代,种植农户收入有效增加,“预计今年全村的销售额将达到1200万元左右,相较去年增加200万元”。
找准突破口
蒙阴县是传统蜜桃种植大县,有着2000多年蜜桃种植的悠久历史。
“大家都知道蒙阴县蜜桃出名,旧寨乡又是十里桃乡,几乎家家户户种桃。但是,我们现在对市场的了解还不充分,一些市场上销售很好的品种种得却很少,新的技术也跟不上,影响了收入,很可惜。”在走访中,村党支部书记赵尊武的这番话,让孙宇深受启发。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推广、新品种的试种。要想产业持续发展,还得从“蒙阴蜜桃”品种优化、苗木创新等方面做文章。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新品种引进了,种植技术提升了,规模上来了,产业发展才能打开新局面。
方向定了,如何寻找到一位担当作为、务实可靠的致富带头人便成了重中之重。几经考察,孙宇决定从身边人入手,动员村两委成员刘刚先行示范,规划打造“旧寨乡蜜桃新品种试验示范园”,承包长岭村2960平方米土地,建设3个日光温室大棚,进行蜜桃新品种育苗试验种植。同时,积极协调争取县、乡农综改资金100万元支持,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经过多方努力,2024年5月6日,示范园项目开工建设;6月底,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正式投入使用。
把好品质关
提升蜜桃品质,关键在于新品种的选育。刘刚自小从事桃树种植,在品种选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2021年,他组建成立了一家苗木种植合作社,依托蒙阴蜜桃资源,与各果树研究院及院校合作,开启了新品种桃苗的繁育、推广之路。
“以前我们育苗都是露天的,受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大,许多品种或不能引进,或不适宜种植。现在咱建起了这几个日光温室大棚,我们就可以引进更多的新品种进行育苗试验,开展反季节种植,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刘刚说。
有了刘刚的强力支持,更加坚定了孙宇做好示范园的决心。随后,孙宇带领刘刚团队赴金葵农业进行了考察学习,学习他们在品种选育、育苗栽培、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其间,孙宇多次邀请郑州果树所、山东农业大学等全国知名果树科研院所来示范园调研指导,签订合作协议,在品种选育上给予支持、指导和帮助。如今,包括中蟠系列、中油系列、中油蟠系列等70余个新品种苗木已在大棚内进行了试验种植。明年春夏便可见果,新品种在接受市场检验后,留下来的将在当地推广种植,切实增加农户收益。
推广新技术
蜜桃新品种选育阶段工作做好了,新技术应用推广也得跟得上。蒙阴县人少地多,劳动力严重不足,且老龄化趋势严峻。长岭村有200户629人,一半以上常年离家在外,留在家里务农的年龄普遍偏大,且体能逐年下降,不宜常年下地辛苦劳作。因此,推广山地机械化种植新技术、解放劳动生产力迫在眉睫。
孙宇瞅准这一发展趋势,积极寻求县、乡支持,与村两委共同商议谋划,计划利用第一书记50万元资金在村后山40亩闲置土地上建设一处“蜜桃山地机械化种植高标准示范园”,引入水肥一体化、数字农业设施等新技术,通过“合作社建设运营+合作社组织管理+农户包产种植”的种植经营模式,更好地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推动蜜桃种植业朝着省力化、现代化、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发展。
2025年3月,示范园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计划9月底前完成。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周边300余农户发展现代科技化果园建设,示范带动周边村发展现代栽培模式,辐射带动全县改建及新发展1万余亩山地果园。5月,孙宇邀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室负责人来示范园调研考察,就建立“山东省桃优新品种试验基地”达成初步意向,后续将给予100万元至200万元的支持,推动基地长效发展。
“‘蒙阴蜜桃’是块金字招牌,如何更好地擦亮它,让它甜到更多人心里,我们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前进。”看着正在建设中的示范园,孙宇感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长岭村乘势而上,做足蒙阴蜜桃文章,在收获口碑的同时,也推开了产业振兴的致富之门。
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