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 正文

当“职教蓝”遇见“人道红”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红十字会工作纪实

时间:2025-07-29

在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的校园里,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悄然形成。教学楼里安装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静待守护生命,第二课堂活动中师生专注练习心肺复苏的身影,献血车前学生们踊跃排起的长队,社区、养老院、小学里年轻志愿者普及急救知识的身影⋯⋯无处不在的“红十字”印记,是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多年来深耕红十字事业,将“人道、博爱、奉献”精神融入育人实践的生动写照。

打造职教“人道堡垒”

“学校红十字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精湛职业技能和仁爱之心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这奠定了学校红十字工作坚实的思想根基。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红十字会是由中共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从事红十字公益活动的组织。校团委、学生处、医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组成的红十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校团委作为具体承担办公室职责的部门,构建有“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校级学生理事会—7个二级学院红会”的三级组织网络,相继制定了《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红十字会章程》《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红十字会工作制度》等系列文件,使每一项红十字活动都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学校在校团委设立了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及红十字会活动中心,并在宿舍区等关键场所配备AED,为守护校园安全筑牢防线。300余平方米的校区卫生所,配备完善的急救器械和药品,50余个心肺复苏模拟人、20余台AED教学机,成为师生掌握救护技能的坚实后盾。2025年,学校凭借扎实的基础工作,成功获评“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为全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提供了示范。

构筑全员“急救防护圈”

“掌握应急救护技能,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守护。”这是刻在众多师生心中的信念。学校将急救教育视为关键任务,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普及之路。

学校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出台《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应急救护纳入课程体系并实行学分化管理。构建“四级平台”(市红十字会、校团委和红十字会、二级学院团总支、团支部)和“五位一体”模式(市红十字会培训、学院培训、普及培训、线上学习、考核评估)全员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体系,覆盖从骨干师资到全体学生的完整链条。

依托“第二课堂”等活动平台,学校实现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在校学生的全覆盖教育,超过1500名师生通过严格考核,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在学校运动会、军训等大型活动现场,总能看到佩戴红十字臂章的师生志愿者提供应急医疗保障的身影,他们成为了校园安全的“移动卫士”。

抒写服务社会“志愿答卷”

红十字精神的生命力,在于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将“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将应急救护教育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紧密结合。各专业学生将掌握的救护技能内化为未来职业技能组成部分,提升岗位竞争力。同时,学校团委组织师生志愿者走出校园,深入街道、小学、养老院、留守儿童群体,普及急救知识、开展健康宣教、提供关爱服务。

无偿献血已成为校园风尚,年均参与学生超过1000人次。2025年“5·8”人道公益日,学校团委通过“第二课堂”平台发起“一块走”步数捐赠公益活动,7270名师生积极参与。

学校建立了专业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不仅活跃在校内,更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周口市马拉松比赛的赛道上,河职大志愿者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全校累计注册志愿者达2.5万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突破16万小时。2024年,校团委荣获河南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组织奖”。

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