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学习“救命术”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红十字会“‘益’起来,‘救’出发”志愿服务项目纪实
时间:2025-08-01
7月21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李海霞再次走进胜锦社区暑期博爱课堂,为在此托管的孩子们上了一堂以“爱的拥抱”——海姆立克急救法为主要内容的救护培训课。同样的课程在垦利区8个不同社区轮番上演,成为2025年暑期该区红十字会“益”起来,“救”出发——青少年假期博爱学堂“爱的拥抱”志愿服务项目的又一次落地实践。
对于博爱课堂的学习效果,和平社区居委会主任李霞表示十分满意:“课堂上,孩子们对这项急救知识比较感兴趣,都愿意上手试一试。课后回家,有些孩子还会教给父母做,向父母炫耀在社区课堂里学了‘救命术’。”
日前,该项目获评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
小知识成为切入点
“‘益’指的是公益,‘救’是救护救援,‘爱的拥抱’指的是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垦利区红十字会项目负责人李金香如此解释这个看上去有点长的项目名称,“说起它的缘由,还要回溯到2021年深冬发生的一件让人心情沉痛的事件”。
那年寒假,垦利区振兴社区一名年仅8岁的小男孩因为气道异物梗阻而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李金香回忆:“快过年了,男孩父母还要上班,是老人在照管孩子。因为开始备年货,家里买了很多坚果、糖,就放在茶几上。老人忙着家务,并没有看到孩子怎么发生的危险,只是突然发现孩子脸色铁青,手捂着脖子呼吸困难,一会儿就晕厥啦。”当时,老人不知如何处置,立即求助邻居将孩子送到最近的医院,整个过程大约花了半个小时。不幸的是,孩子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接诊医生高度怀疑是气道异物梗阻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消息传开后,男孩的遭遇深深扎痛了垦利区红十字会全体工作人员的心。痛定思痛,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周蕾决定要将气道异物梗阻排除法也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在群众中传播出去,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之后,区红十字会召开班子会议,定方案、拿措施,全面铺开这项工作的落实,“益”起来,“救”出发——青少年假期博爱学堂“爱的拥抱”志愿服务项目由此诞生。
小活动体现大价值
“红十字会部门小,人也少,那咱们就一点点来,撬动社会力量从小处开始干起。”自2022年起,垦利区红十字会一共6名工作人员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他们以机关服务队党支部先锋岗党员为主力,利用寒假、暑假及其他节假日,动员红十字志愿者在该区8处城市社区博爱家园的博爱学堂托管班中,轮流占用半个小时讲授“爱的拥抱”——海姆立克急救法。
“以海姆立克急救法为切入点,有几点优势。其一是普及简单,适合青少年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掌握。”李金香介绍,“其二,青少年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后,可以较为便利并迅速地对家长、亲朋等周边人群形成有效二次传播,并引起其本人或家人学习应急救护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同时,项目还不定时开展争当“红十字小小救护员”、评选“小小急救侠”“爱的拥抱”街头快闪、评选博爱学堂“红十字小明星”等一系列小活动。
4年来,项目共开展服务160次,2000余人次受益,参与志愿者102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6260小时。以“爱的拥抱”为切入口,红十字志愿者为区域内8000余名居民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为社区网格员、老师、单位企业职工、学生等举办应急救护持证培训,颁发合格证书9000余份。
2025年暑假,已有振兴、胜兴、胜锦等社区先后开展“益”起来,“救”出发项目,有学生家长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小知识一样能体现大价值。”项目计划2025年将开展服务25次,招募志愿者50人,预计受益人数达500人。
小拥抱实现“救命”效
“呦~来了吗,甭走,甭走啊,听我啦啦……”穿着红十字马甲的崔大娘出现在《崔大娘啦正呱》救护系列短视频的开头,用垦利方言说出这句招呼语,再分别介绍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等技能。
“这个技术太实用了”“了不滴喽崔姨,太赞了”“崔大娘,人工呼吸我学会哩”……观众们在评论区为崔大娘纷纷点赞加汇报。崔大娘的系列短视频成为“益”起来,“救”出发项目一个典型宣传案例。
崔大娘与红十字的结缘始于一次幸运。2022年的一天,家住和平社区的崔大娘来到区红十字会办公室赠送锦旗,并激动地说是红十字博爱课堂救了她的小孙子。原来,大娘的小孙子吃花生时,不小心被半粒花生仁卡进气管,“当时,家人急得团团转,不晓得该怎么办”。幸好,大孙子此前在社区参加了博爱学堂,学会了海姆立克。他一边说着“我学过,我会救”,一边用几个标准的动作把弟弟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崔大娘虚惊一场之后,回过神来,非常庆幸让孩子参加了红十字会的活动。
此后,崔大娘加入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还在其他队员的协助下开起了直播,进行线上志愿服务、传播救护知识,深受市民的欢迎和喜爱。
“崔大娘既是我们项目的受益人,又是项目的宣传员。崔大娘系列短视频在多个平台发布后,总点击量已经逾万。”李金香表示,“我们希望公‘益’的种子在社区发芽,‘救’护的知识在群众中普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逐步得到发扬。真正到了关键时刻,红十字会教给您‘爱的拥抱’,也是‘救命的拥抱’”。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