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器官捐献者家属因肾移植优先权重获新生
“母亲在天上为我点亮一盏灯”
时间:2025-08-22
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移植医学研究所的病房里,李先生(化名)轻轻抚摸着腹部,感受着那份新生的喜悦。不久前,他成功接受了肾移植手术,结束了尿毒症带来的漫长折磨。而赋予他这份“生命优先权”的,正是他已故的母亲。
去年4月,李先生的母亲突发车祸不幸离世。在极度悲痛中,家人根据母亲生前意愿,做出了捐献其器官的决定。经过严格医学评估,母亲的肝脏和两个肾脏均符合捐献标准。“母亲一生善良,她曾说过如果有一天离开,希望能帮助更多人活下去。”李先生回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郑重地向家属颁发了捐献证书,母亲的捐献编号也被镌刻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器官捐献缅怀室的纪念墙上。
谁知,命运多舛。李先生刚从母亲离世的悲痛中缓过神来,就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需要肾移植以延续生命。当得知肾移植需要等待数年时,他几乎陷入绝望。器官捐献协调员得知情况后,告知他根据去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第三章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建立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制度,应当符合医疗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病情需要接受人体器官移植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其他有移植需要的患者。”依据规定,在同等医疗条件下,李先生因其母亲的捐献义举,在器官分配中可获得优先分配。此优先非特殊权利,而是基于伦理与制度的温情体现,是对捐献者家庭崇高贡献的认可。“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母亲在天上为我点亮了一盏灯。”李先生声音哽咽。
移植手术当天,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孙煦勇带领的移植团队精细手术下,一颗来自陌生捐献者的肾脏被成功植入李先生体内。当血管夹轻轻松开,移植肾脏迅速呈现健康色泽并开始工作时,手术室内弥漫着无声的欣慰。“捐献者亲属的优先政策,是对捐献者奉献精神的诚挚回馈。”孙煦勇表示,“它构建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温暖循环,最终让更多生命获得救治的希望。”
出院前夕,李先生伫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捐献缅怀室的纪念墙前。母亲的捐献编号安静地镌刻其上,成为无数新生故事的起点。他双手献上鲜花并对缅怀墙深深鞠躬,声音哽咽却坚定:“妈妈用她的方式延续了生命,也为我换来了重生机会。这份恩情,我会用好好活着来报答,让妈妈的爱继续循环下去。”
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