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老夫妇离世后双双捐献遗体
与你同生共长眠
时间:2025-08-22
“我和老伴都希望百年之后,遗体可以用于医学研究。”7月13日,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退休职工朱长根逝世,他的女儿朱桂芬遵照其生前遗愿,含泪捐献了父亲的遗体和角膜。5年前,朱长根的妻子邹玉娥离世,同样捐献了遗体。这对恩爱夫妻,用行动诠释了人性光辉,完成了共同的誓言。
朱长根是浙江绍兴人,1948年生。1970年,他从上海航空工业学校(现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毕业,积极响应“三线建设”号召,被分配至襄阳国营520厂(后更名宏伟机械厂,与他厂合并整合为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从事航天救生装备检验工作。工作期间,他与来自武汉的同事邹玉娥恋爱、结婚。
在工作中,夫妻俩刻苦钻研,为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在生活中,夫妻俩相濡以沫,是社区和谐家庭的榜样。
退休后,老两口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当起楼栋长,收集民情民意、宣传政策方针、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环境卫生……
2020年9月,夫妻俩在社区了解到,捐献遗体能有效推动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夫妻俩约定,百年后把遗体捐献出去,为国家的医学事业贡献最后一份力量。
2020年10月,妻子邹玉娥不幸离世,朱长根强忍悲痛,联系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捐献了妻子的遗体,用于在襄某高校的医学教学和实验。
邹玉娥的名字被镌刻在襄阳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的石碑上,朱长根时常带女儿来此缅怀妻子。
刚开始,朱桂芬不理解父母的举动,“你们把遗体捐献了,我以后去哪儿祭奠你们?”这几年跟随父亲祭奠母亲,看到石碑上的名字越来越多,朱桂芬终于明白——这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2024年,朱桂芬跟随父母的脚步,正式签署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许下了将生命奉献给医学事业的庄严承诺。
今年5月下旬,朱长根不慎摔跤,导致脑部出血,被送往医院抢救。医生全力救治,却无力回天。7月13日,朱长根不幸离世。
根据父亲生前遗愿,朱桂芬联系了襄城区红十字会,郑重地在遗体捐献交接协议书上签下“同意”二字。
朱长根的弟弟从上海赶到襄阳,帮忙处理后事,“哥哥常对我说要以诚待人,我一直谨记他的教诲。如今哥哥和嫂子都捐献了遗体,为祖国的医疗事业作出了贡献,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朱长根的遗体将被送往襄阳某医院用于医学研究,其角膜捐献给武汉市某医院眼库,帮助因眼疾而失去视力的人重获光明。他的名字也将被镌刻在襄阳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的石碑上,供后人瞻仰和纪念,夫妻俩将以另一种特殊的方式长相厮守。
叶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