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造血干细胞捐献 >> 正文

再一次,为生命伸出援手

——记山东省济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马爱玲

时间:2025-08-22

山东省济南市某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28岁的马爱玲躺在采集床上,血液顺着导管流入血细胞分离机,经过离心分离,含有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被收集到专用血袋中。这是她第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次是为了挽救突发白血病的母亲,这一次,受捐者是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

血样入库,留下生命希望

捐献源自一次无偿献血。彼时,马爱玲还在青岛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无偿献血并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之前从媒体报道中看到过相关报道,当时也没多想,就签署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申请表。”工作人员告诉马爱玲,她的血样标本会录入中华骨髓库编码保存,一旦与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就能为生命续航。

那时,马爱玲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理解还停留在书面:知道这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的有效手段,捐献过程与献血类似。她没想到的是,一次看似偶然的“入库”,会在多年后成为她拯救至亲的关键,更在两年之后让她与一位陌生人的生命产生联结。

噩耗降临,一定要救妈妈

2022年5月,突如其来的噩耗击中了年轻的马爱玲,她的妈妈被确诊为白血病,“直到亲身经历,才知那种无助和恐惧难以言说”。医生告知她,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在所有家人中,马爱玲与母亲配型成功。年轻的女孩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拯救母亲的生命。

在捐献前的准备中,马爱玲需要接受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和动员剂注射,这些过程带来的不适和疼痛,她都默默忍受。“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救妈妈,其他的都顾不上了。”马爱玲回忆道。

捐献的那天,马爱玲躺在病床上,看着血液从自己的身体里流出,经过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再重新输回体内,她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经过几个小时的采集,捐献终于顺利完成,母亲随后的移植手术一切顺利。如今,母亲身体恢复得还不错,那种用自己的力量挽救至亲的感觉,让马爱玲对“生命”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伸援手,向陌生人传递希望

本以为生活就此回归平静,两年后,命运又一次给了马爱玲一个展现大爱的机会。“接到红十字会的来电,告知有个病友需要我的帮助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只要确定他能用,我就捐。”虽然经历过一次捐献,再次捐献马爱玲仍激动不已。“我深知血液病患者的痛苦和绝望,因为我经历过母亲患病的那段艰难时光。”

这次捐献,马爱玲怕母亲担心并未提前告知,但身边知道此事的亲人朋友以及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都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捐献当天,马爱玲像上次一样,平静地躺在病床上,看着医护人员熟练地操作着仪器,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整个采集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期间,马爱玲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与医护人员轻松地交谈着。“我相信一切都会很顺利的,患者一定能够早日康复。”她微笑着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伟大的念头,一是为了救人,二是为了给妈妈积攒福气,希望和妈妈一样的病友都能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采集结束的那一刻,马爱玲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满足。她知道,自己又一次完成了生命的接力,为一名陌生的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而这份大爱,也将在这个世界上延续下去。

为爱坚守,泉城涌动生命暖流

在济南,像马爱玲这样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近3万人,他们的血样静静躺在中华骨髓库的数据库里,等待着与需要帮助的生命“相遇”。

“目前济南市完成捐献210例。仅去年一年就完成31例捐献,今年截至目前,8月已经出了4例捐献计划。”济南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处工作人员介绍。济南的入库人数和捐献例数均居山东省前列,这背后是泉城市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参与。

为鼓励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济南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目前,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献血者、国家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的志愿者和国家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的捐献者,均享受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免门票游览国有公园、旅游风景区等场所,免交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查费的政策。这些政策不仅是对捐献者的肯定,更传递了“奉献光荣”的社会导向。近年来,济南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方式,广泛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消除公众对捐献的误解。

2023年,济南市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纳入“见义勇为”表彰奖励范围。随后,山东省各地市也都积极推进该政策,目前,全省各市均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纳入“见义勇为”表彰,是全国首个实现全覆盖的省份。

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