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广饶县公共场所配置215台AED
“让急救不再凭运气”
时间:2025-08-29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今天亲手操作才发现并不复杂,关键时刻真能救命!”近日,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红十字会在县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心肺复苏(CPR+AED)应急救护培训,50余名社区工作人员、保洁人员等参加,一名参加培训的社区工作人员感慨。
千钧一发之际使用AED,让患者恢复自主心律——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广饶正逐渐从“偶然”变为“可能”。近年来,县红十字会以创建全省“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先行县为契机,将AED配置与应急救护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大事系统推进,真正让“救命神器”触手可及、随时可用。
从“零散布点”到“网络覆盖”
曾经,公共场所AED设备“有没有”是首要难题。县红十字会打破单纯依赖财政投入的旧思路,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益参与”的三轮驱动模式:政府率先投入125万元专项资金,一次性购置50台AED,精准投放到各镇街人流密集区域,构建起基础救护网格。借助“5·8人道公益日”等节点发起众筹,打造“安心街区”等项目,在政务大厅、车站、中小学等场所新增AED 20台,为镇街中学和部分救援队、党群服务中心和老年大学均配备AED。与知名医疗企业、零售运营商合作推出“AED公益服务项目”:企业捐赠设备,商圈提供点位与运维,以“一比一”配比新增AED 145台。
一批批橙红色的AED柜机悄然出现在全县商场、公园、便民服务站,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肉眼可见的生命防护网。
从“人找设备”到“设备等人”
光有设备不够,关键时“找得到、用得上”才是核心。县红十字会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为每台AED装上“智慧大脑”。
县红十字会联合应急、卫健等部门组成专项组,对全县32类公共场所开展实地勘察,结合人流热力分析、响应时间模拟,公开征集市民建议,最终科学选定安装点位。每一台AED不仅“在”,而且“优”——在最该出现的地方出现。
所有设备均接入“AED急救地图”平台。市民通过微信小程序,可实时查看最近设备位置、导航路线,并支持一键呼救120、同步发送定位。这意味着,从发现患者到取用AED,时间被压缩到最短。“我们要让急救不再凭运气。”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
从“配有设备”到“用好设备”
设备安装只是起点,长效运维和能力配套才是真正考验。县红十字会推行“每台AED不少于2名持证管理员”制度,并对周边单位员工开展定向培训,确保设备500米范围内有10名以上可调度救护员。截至目前,全县持证救护员已超2.5万人,普及培训超21万人次。
同时,依托智慧云平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电量不足、异常拆卸立即告警,线下每季度开展专业巡检,实现运维成本降低40%、效能提升一倍。县政府还出台《广饶县AED管理办法》《关于在全县重点领域公共场所加快推进“AED公益服务项目”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明确设备管理、培训责任和制度保障,让“人+机+制度”构成一个可靠的急救生态闭环。
“AED不是摆设,更不应是陌生符号。”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入开展“黄金四分钟”推广计划:线上,发布短视频、科普动画;线下,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公益市集180余场,手把手教市民操作AED、学习心肺复苏。
市民张女士在参加培训后感慨:“以前看到AED不敢碰,现在知道了,开机后听语音提示操作就行——简单到每个人都能学会。”越来越多的广饶人正从“旁观者”转变为“敢救会救的现场第一人”。
截至目前,全县公共场所AED总量已达215台,支撑突发急救响应300余次,参与马拉松、大型展会等应急救护保障20余场。
李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