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造血干细胞捐献 >> 正文

以我一分热,耀出千般光

——记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河南省红十字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

时间:2025-08-29

“这一个月的志愿服务行动让我对红十字精神和‘三献’工作有了崭新的认识,也让我有了奉献自己,以及更加主动地出力帮助别人的想法。”8月19日下午,在河南省红十字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服务队”)暑期志愿服务总结会现场说出这话时,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年级学生车露露刚刚拿到自己的志愿服务证明。证明上明确记录着,短短一个月内,她一共贡献了90个小时参与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

志愿同行,为生命续航

“其间,我大部分时间是在献血屋,动员参加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多捐出一份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血液病患者留下一份希望。”车露露说:“每成功动员一个人,我就收获了一份成就感,也收获了一份关于生命的感动。”

6月底,河南省红十字会就通过媒体向郑州大学生发布“青春在我 志愿同行”招募公告,邀请心怀大爱的大学生们在暑假期间加入志愿服务队,“携手为生命续航,点亮希望之光”。车露露就是被“招募令”引发公益热情的大学生之一。

除了在献血屋做“科普先锋”之外,车露露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充当“爱心信使”,“在省红十字会办公室打电话与入库志愿者联系回访,确认他们的捐献意愿”。

作为志愿服务队的一名“新兵”,车露露体会到了当志愿者的辛苦和快乐。与她相比,坚持参与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19年,曾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服务队大队长黄伟就是队伍里的“老人”了。2006年,他开始定期参加无偿献血;2008年,在商丘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2013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并于2014年为武汉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2014年底,发起成立了商丘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2016年3月,受捐者病情复发,需要淋巴细胞救命,黄伟再次捐献。

2018年,黄伟受聘成为河南省红十字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大队队长,至今已连任两届;2024年10月,他受聘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副队长,任期5年。

“捐献者就是最好的教材。如果能现身说法,用亲身经历说明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对己无害、对人有益的事,就能引领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就能挽救更多患者。”这是黄伟成立商丘捐献者服务队,并甘心付出时间和精力为省级、国家级队伍服务的初衷,也是他一直践行的信念。

就在两个月前,黄伟及队友们共同体验了一次艰难的紧急再动员过程。

6月6日上午9时31分,中华骨髓库接到消息,一名原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因突发疾病无法捐献,可患者病情危急,捐献刻不容缓,命运的指针选中了来自河南的“00后”志愿者小徐(化名)。

11时42分,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工作人员文梅英收到消息。

12时,她与小徐取得联系,“他坦言需向父母汇报”。

12时34分,小徐反馈“母亲支持,父亲对捐献心存疑虑”。

13时,小徐明确表达了个人捐献的决心,并努力说服父亲。

17时26分,文梅英踏上前往商丘的高铁,并协调身在商丘的黄伟,以及同为捐献者和志愿服务队队员的医生曹培智赶往小徐家。与此同时,小徐亦赶回老家,全力争取父亲的理解。

19时39分,小徐传来信息:“父亲这边没问题了。”随后,绿色通道迅速开启。

第二天,小徐在母亲陪伴下赶往县医院体检。为彻底打消徐母对捐献的忧虑,志愿服务队协调两位成功捐献者——同在县医院工作的梁萍医生(河南第1168例捐献者)与陈展医生(河南第912例捐献者)到场。两位“过来人”以自身经历和医学知识,耐心解答徐母的疑问。亲眼所见捐献者的健康状态与积极能量,徐母终于释怀,笑容绽放:“孩子放心捐吧,我支持你!”

“成立队伍的初衷就是让成功捐献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动员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坚定志愿者的捐献意愿。”文梅英介绍,由黄伟、曹培智、梁萍、陈展等成功捐献者组成的“生命导师”讲师团,以“现身说法+心理疏导”消除捐献者及其家人的顾虑,用专业和关怀为生命保驾护航,“服务满意率高达99.8%”。

汇聚爱心,创生命奇迹

河南省红十字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5年4月23日,主要成员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入库志愿者。20年来,志愿服务队围绕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新入库志愿者招募、捐献陪护等做了大量工作,是河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得力助手。目前,河南已有近17万人加入中华骨髓库,1560余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陌生患者送去重生希望。

2025年7月31日,中央社会工作部联合多个部门和单位发布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河南省红十字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入选“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志愿服务队秘书长张洁是队伍元老之一。早在2002年,她就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在她的影响下,其子也于2017年加入中华骨髓库,但她至今却没能和患者配型成功。“我很遗憾。”张洁说,“起初因为想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认识了一些志愿者,后来被他们的爱心‘传染’,便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张洁曾担任志愿服务队大队长多年,直至2018年换届改选后也没有离开,还担任着志愿服务队秘书长的职务。“今后,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被我们‘传染’,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她说。

历经20年不懈努力与蓬勃发展,志愿服务队构建了省、市、县三级队伍管理架构,1名大队长和1名秘书长把控全局,4名副队长分片负责,20支分队深入基层,3911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河南省各个角落。服务队打造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宣传动员、捐献陪护、人文关怀等12项标准化服务精准送达,每年开展志愿服务超8万小时,服务超10万人次,让爱心和希望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落地生根。

这20支分队中,有一支比较特殊,即多氟多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是唯一一支企业分队。队长任抗战是一名连续20余年坚持不懈的“献血达人”。2003年3月,他成为焦作市第一批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并在2007年为一名19岁边防战士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员工。

“捐献之后,我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特别关心我的身体状况,我就给他们汇报、科普,还在公司内部报纸上发表整版文章,记录和分享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全过程。后来,很多同事表达了‘也想捐献’的意愿。”2008年,在公司党委的支持下,多氟多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成立,任抗战被任命为队长。目前,多氟多分队骨干队员有50余人,不定期在员工中开展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招募活动。公司共有2052名员工加入中华骨髓库,其中有20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自2021年7月起,志愿服务队引入项目化管理,各分队以项目形式开展活动,“献爱后援团”“髓缘恒聚计划”“校园先锋行”“助献联盟”等不同项目在河南各地铺展开来,推动志愿服务规范、科学发展。

2024年,由河南分库策划指导,志愿服务队在全省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高校行”活动,吸引68所高校参与,超十万大学生关注。66所高校71 758名学生踊跃参加网络知识答题赛,让“今天你答题了没?”成为流行问候语,极大提升了年轻群体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认知。

“上学一年,我就参与了三次志愿服务队和学校红十字会社团一起开展的活动,内容包括应急救护培训、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竞赛、健康知识普及宣传等,‘红十字’已经在我的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车露露是这些活动的参与者,也因此成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参与志愿服务期间,她自己也第一次无偿献血,同时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爱心汇聚就能创造更多奇迹。”黄伟表示:“以我一分热,耀出千般光。希望队伍中这么多‘生命故事’闪耀的光和热能吸引更多人看过来,加入我们。”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