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红会举办“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2025年红十字救护员救人案例
“生死竞速”展现“凡人微光”
时间:2025-09-12
在意外发生的现场,他们是最快的保障;在专业医护到达前,他们是生命的希望;在群众需要的地方,他们是贴心的守护……他们是普通人,也是红十字救护员,在第26个“世界急救日”到来之际,江苏省红十字会举办纪念第26个“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了2025年以来涌现的十余个红十字救护员救人案例。
让我们走近这群人,看他们用“生死竞速”的故事,展现出一缕缕“凡人微光”。
关键时刻敢出手
“有人晕倒了!” 今年4月26日,河海大学一名同学打篮球时突发心脏骤停,同样正在打球的郑景元、阿依波力、冯奕旸三位同学立即上前查看情况。
“我看到那个同学俯卧在地上,面色发白、嘴唇发紫,而且感受不到呼吸,判断他需要心肺复苏。”郑景元来自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当时大学三年级。回想起此前接受过的急救培训,他和新能源学院大四学生阿依波力开始接力心肺复苏。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冯奕旸则第一时间奔向行政楼拿取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跑出了此生最快速度。”冯奕旸笑着回忆。
一场生命接力就此展开,有同学骑车到校医院,仅用时3分钟就把校医带到现场;有同学拨打120,几分钟后120到达现场开展急救。
“回看监控的时候发现,学生们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学生敢救、会救、能救,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该校校医院院长杨静静说,早在2009年她工作之初,学校里就已经有小规模的急救培训,2021年起,校医院联合省、市(区)红十字会推动“人人会急救”计划,让普及培训在新生中实现全覆盖,AED使用和心肺复苏培训每年达20余场,急救培训还成为全校公共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如今,河海大学两个校区共有38台AED,操作知晓率大幅度提升。“正因为学校平时不间断的宣传和培训,才让我们在关键时刻敢于出手。”冯奕旸说。
这不是河海大学学生首次救人,该校近几年已抢救多名心脏骤停和气道梗阻学生。去年,该校土木水利专业研究生尧木栋在南京南站用心肺复苏术救治了一名突发心脏骤停晕倒的旅客,获南京市见义勇为表彰。
近年来,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持续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越来越多的人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今年3月18日,南京大学临床医学2021级学生鲁芋甫和他的高中同学李懋在南京大行宫附近,与执勤的交警杨东宇携手救治了一名突然倒地的中年男士。
鲁芋甫有医学背景,在学校接受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杨东宇在南京市秦淮区红十字会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附近不远处的银行里设置了“救命神器”AED——这场“与死神的赛跑”既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也是应急救护培训普及的一种必然结果。
现场施救显担当
江苏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每年开展心肺复苏、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急救等救命技能培训人次达200万以上,红十字救护员取证人数累计达到常住人口的12.5%,涌现出一大批群众性应急救护成功案例。
截至今年8月30日,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已开展应急救护培训170多万人次。各地均涌现出多个救人案例。7月4日,南通地铁孩儿巷站一名女乘客突发昏迷,失去意识。接受过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的地铁站工作人员易锦鑫、李雨及时对乘客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几分钟后,120赶到现场,称赞他们为乘客争取到了黄金抢救时间。
地铁站站长、红十字救护员关少鹏说,工作八年来,几乎每隔一年就会接受一次应急救护复训,每个月地铁站也会组织相关的应急演练。“急救操作并不难学,但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希望更多人都能掌握这项技能。”
8月1日,南通地铁图书馆站一名女性乘客因药物卡喉陷入危机。值班站长、红十字救护员罗媛发现后,迅速上前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几次冲击后,该乘客吐出药物脱离危险。罗媛说,由于经常训练,急救技能一直扎根在脑海中,当时完全是靠着本能的反应直接救人。
7月17日,无锡地铁塘铁桥站一名男童因糖果卡喉,地铁工作人员闻讯赶来,仅用20秒便成功施救;7月25日,徐州市铜山区居民李红用婴儿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让一名呛奶窒息婴儿恢复了呼吸……
“我们集中展示这些案例,一方面是为了向在危急时刻敢于伸出援手的救护员致敬,另一方面是为了倡导更多的人学习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省红十字会卫生救护部副部长戴凤华说,在意外发生时,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现场有人能抓住黄金救命时间会救、敢救,更多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案例出现,才能积极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努力构建“人人会救、处处能救”的社会安全环境。
创伤救护见真章
此次活动中展示的红十字救护员救人案例,不仅包括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急救,还有不少创伤救护的典型案例。
5月17日,泰州医药高新区一位女子倒在地上,胳膊受伤血流不止,泰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副队长毛友湖及时出手救助,伤情检查、止血包扎一气呵成。
6月15日,南京市栖霞大道路口突发车祸,一名伤者倒地,浑身血迹;红十字救护员李纲、南京市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李慧珍、护士陈杨挺身而出,接力挽救生命。
7月9日,在海拔4000米的国道349拉青线上,一名男子驾驶摩托车突发意外,沭阳县红十字会救护师资张倩正在现场,迅速施救,直至将其送上救护车。
7月16日,全国最美救护员、滨海县八滩中学校医赵伟、李海霞夫妇,在八滩镇路遇交通事故,再度出手,止血包扎,救治伤者。赵伟、李海霞夫妇曾30余次在事故现场救人,先后获评省、市见义勇为模范,以及“盐城好人”“江苏好人”。2024年,两人还双双被评为江苏省“最美救护员”和全国“最美救护员”。
8月6日,在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港口东路田河路段发生一场车祸,一名70岁左右的大爷受伤倒地,脚部鲜血直流。靖江市红十字救援队副队长华洪军途经事故现场,迅速从车内取出急救包,对大爷的伤口进行简单包扎,避免伤者失血过多或伤口感染。
8月29日,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邓建刚,在仪征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完成应急救护培训返回的路上,救治了两名车祸现场的伤员,直到120急救车到达现场。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正确的创伤救护操作能防止伤者的伤势进一步恶化,减少二次损伤的风险,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伤者的痛苦,甚至影响伤者的康复效果。”戴凤华说,实际上除了活动中介绍的这些典型案例外,还有不少红十字救护员参与救人案例没有宣传报道出来,他们每个人都是默默付出的凡人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苏省红十字救护员积极参与“苏超”救护服务,为赛事筑起安全屏障。
江苏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红十字会将继续聚焦生命关爱,以城乡社区、重点行业领域、重要时间节点为重点,注重条块结合、突出点面联动,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全面实施“救在身边”行动,努力实现救护培训服务广覆盖,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不断提升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助力健康江苏建设。
蒋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