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课”正成为全民“必修课”
——浙江省各级红十字会开展世界急救日主题活动掠影
时间:2025-09-19
世界急救日期间,浙江省各级红十字会紧紧围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送急救知识到农村到社区到居民家门口,推动应急救护从“开学第一课”到“全民必修课”。
开学第一天,急救成了“必修课”
新学期伊始,浙江多地红十字会走进校园,将应急救护培训融入“开学第一课”,为青少年生命安全加上一道坚实的防线。
浙江大学首次将CPR+AED考核纳入新生急救培训
9月1日,省红十字会联合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少儿频道,开展《救在身边·秋日护航》活动,为浙江600万少年儿童送上健康安全课。省红十字一级应急救护师兰频、丁丽蓁带领同学们搭乘“急救巴士”学习急救包妙用、交通安全应急处理、烫伤急救、蛇咬应对、溺水救援的实践知识,开启秋季安全护航之旅。
省红十字会、杭州市红十字会、西湖区红十字会联合派出20余名红十字救护师,为浙江大学2025季6600名新生开展心肺复苏和AED使用培训,并进行考核。
宁波市镇海区红十字会与镇海中学创新打造“急救培训+国防教育”融合模式,为镇海中学1200余名高一新生开展救护培训,将系统化应急救护培训深度融入普高新生“开学第一课”,助力学生掌握“救命技能”。
温州市洞头区红十字会在区海霞中学开展“应急救护进校园”活动。围绕心肺复苏、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解救等急救技能,救护师进行系统讲解,指导同学们进行技能练习。
嘉善县红十字会联合四川省九寨沟县红十字会,为九寨沟县中学的500余名高一新生开展“应急救护进校园”专项活动。培训现场,应急救护师熊鑫浩重点讲授心肺复苏、AED使用等应急救护知识,现场示范创伤止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以及气道异物梗阻处置(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应急救护技能,并指导学员们分组参与实操练习,纠正动作细节,确保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巧。
自8月19日起,江山市红十字会陆续为全市10所高中近5000名高一新生开展为期两天的应急救护培训。此外,为全市5600余名教师进行了应急救护普及培训,为校园安全再添一道防线。
9月初,临海市4882名高一新生收到一份特殊开学礼,红十字救护师为同学们重点讲解了心脏骤停、气道异物梗阻等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提高学生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是省红十字会联合省教育厅实施的“救在身边”系列专项行动之一。据统计,2021年至今,各级红十字会持续开展应急救护进校园活动,面向全省师生已开展普及培训1192万人次,取证人员达到132.98万人。
仙居县红十字会志愿者为学生传授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
急救在身边,全民“必修课”
结合“中华慈善日”和“久久公益节”,各级红十字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普及急救知识,推动救护知识成为全民“必修课”。
桐乡市为物业、保洁、外卖员等 工作人员开展急救培训。
“大家注意看,按压胸部时要注意垂直用力,深度大约5-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宁波市北仑区红十字救护师们的声音清亮有力,他们一边讲解心肺复苏操作步骤,一边手把手演示标准动作。
而海姆立克法的演示更是让大家忍不住凑上前——志愿者用模拟道具还原气道异物梗阻情况,从成人到婴儿的不同施救手法,动作规范又易懂。“家里有小孙女,学点这个太有用了!”一位阿姨认真地在志愿者帮助下学习手法。
9月5日,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文化礼堂里人头攒动、笑语盈盈——2025年宁波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展示活动在这里火热开启,应急救护摊位成为全场焦点。
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堇天社区推出了“哈喽,小堇官”急救欢乐跑活动,将急救知识学习与趣味运动完美结合,让辖区青少年在多元的场景中掌握救护知识与技能。
9月7日,湖州市第十一届“慈善嘉年华”活动在爱山广场举行,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救在身边”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连续十一年参加。
“剪刀、石头、布——海姆立克急救法我能行”。9月5日晚,永康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在万达广场开展了一场以公益快闪活动,通过多项实用急救技能的演示与体验,帮助市民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永康市举办“剪刀、石头、布 ——海姆立克急救法我能行”公益快闪活动
“有听说过这些急救方法,但从没实际操作过。今天在模型上试了几次,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以后遇到紧急情况就不会那么慌了。”市民杨飞燕说。
9月以来,天台县红十字会携手多家医疗机构,连续走进平桥镇紫阳村文化礼堂、洪畴镇天和村等地,开展“健康集市‘救’在身边”红十字党群服务集市日活动,将急救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两年来,天台县红十字会已举办类似活动333场。
天台县率先在全省试点“急救侠”模式
一起做好事,赋能“急救侠”
全省各级红十字会结合“久久公益节”,开展网络筹款,推广“家家都有救护员”“一起赋能急救侠”等公益项目。
丽水市青田县联合媒体开展应急救护直播课
9月5日,舟山市普陀山红十字会推出“爱心云”募捐系统。该系统不仅为助困、助学、助残等各类救助活动筹集善款,还支持景区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工作,可查询景区内21台AED的精准定位,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龙泉市红十字会联合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红十字会、市青瓷宝剑产业局等单位开展百名艺人剑瓷作品展暨“久久公益节”爱心拍卖会(杭州站)。动员百名剑瓷艺人捐助167件匠心之作,筹集善款60余万元,助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及“龙护生命 泉速响应”应急救援公益项目。
温岭市红十字会精心策划“救在身边,爱不‘9’远”主题公益义演。通过艺术表演、急救体验等形式,为“村村都有急救侠”项目募集善款,推动公益力量下沉乡村,守护群众生命安全。项目计划筹集30万元善款,用于急救志愿者培训、AED 设备采购及急救包配置。现场公益互动体验区人气爆棚,红十字救护师手把手指导市民海姆立克急救法与心肺复苏技巧。“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今天亲手试了才知道,学会这些技能,说不定哪天就能帮到别人。”市民谢昀静笑着说。
温岭市举办“救在身边,爱不‘9’远”公益义演
温州市平阳县红十字壹加壹应急救援队在公园举办“‘壹’起守护‘救’在身边”主题公益活动,宣传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
致敬“急救侠”,点赞身边的英雄
随着救护培训人数的增多,公路边、地铁站、公园里、篮球场上,紧急时刻救人的正能量场景如璀璨星辰,频繁照亮我们的生活。他们见义勇为、奋力施救的行为,值得被褒扬、被推崇。
宁波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十大社会急救案例,点赞身边的急救英雄,并宣传民法典紧急救助行为免责规定。宁波15岁少年盛徐荦榜上有名,去年他跪地实施心肺复苏11分钟,用急救技能“抢”回一条命,今年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绍兴市也公布了第三批无偿救护认定激励名单,严峰等22人(集体)的感人事迹荣列其中。
宁波少年盛徐荦因现场施救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家住杭州市临平区的莫海鹏火最近出了圈。9月5日晚,莫海鹏在超市门口为一名中年男子实施心肺复苏25分钟,直至该男子恢复意识。救人一幕被人拍下传上网络,吸引众多网友点赞关注。
在温州市鹿城区,潘侠、许如峰等人的及时相救,让当地居民于某某劫后余生。于某某酒后沿河畔散步时,不慎将手机掉入河中,在酒精作用下冲动跳河试图打捞,随后陷入危险。危急时刻,潘侠、许如峰立即展开救援,使其转危为安。
9月9日早上7点半,武义县红十字应急救护师陈建平又救人了!当时,路上发生一起汽车与电瓶车碰撞的交通事故,电瓶车驾驶员摔倒在地,痛苦呻吟。陈建平见状,立即将车安全停靠在路边,迅速从后备箱拿出随车携带的急救包,快步冲向事故现场。自2018年成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师以来,陈建平已经多次出手救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8月,浙江已有成功施救案例236例。社会侧救护力量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快一点 救在身边”已成为一种文明实践成果。
图文:浙江省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