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人比车先到”这样实现!

——浙江省天台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工作侧记

时间:2025-10-14

溪边橙色的救生圈、村头热闹的健康集市、身边随时可用的“急救侠”……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红十字会以“救生圈站岗、急救侠就位”等实际行动,探索书写“人比车(即救护车)先到”的生命奇迹,“红十字”正在以看得见的方式融入乡村百姓日常生活。

“救生圈”站岗

“发现有人溺水,大家就不用干着急了!”天台县坦头镇溪南村网格员裴英平站在倒溪岸边,指着新近更换的防溺水“三件套”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堤岸上橙色的救生圈、长长的救生杆和救生绳格外醒目。

天台县境内溪流众多,其中倒溪是东部最重要的溪流之一,沿线村庄众多。这里既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也是防溺水工作的重点区域。

“倒溪溪南段平时水深约1.2米,汛期最深时达5米。”让兼任防溺水巡逻员的裴英平感到忧心的是,“村里有一些留守儿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经常来这里玩水、钓鱼,监管难度很大”。

针对这一问题,2023年5月,县红十字会推出为易发溺水事故地区添置“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杆、一条救生绳”为主要内容的“防溺水救在身边”项目。

随后,爱心企业奥锐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其中,为该项目每笔捐赠1元以上的爱心款,提供10倍的爱心“加倍金”。仅一个下午,首期项目所需资金就筹集到位。

目前,全县已在河流、水库、山塘、溪边等易发溺亡事故的850个点位完成投放防溺水“三件套”,先后投入爱心资金37.17万元。

整合资源“赶集”

9月上旬,天台县泳溪乡紫云山村的村民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县红十字会整合应急救援、眼科、听力等资源,前往大山深处联合开展“红十字党群服务集市日”活动。

活动现场,医院的红十字志愿者为前来就诊的村民开展全科、眼科、口腔科义诊,红十字救援队为村民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方法、心肺复苏术等应急救护知识。活动还向10余名低保低边户、困难群众等发放了鞋子和衣服等日常用品和爱心物资。

两年来,县红十字会通过支部“搭台”、党员“摆摊”、群众“赶集”的模式,将便民惠民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33场,夯实了红十字阵地建设。

“急救侠”就位

2024年7月,天台县雷峰乡激情谷漂流景区,一名游客突发心脏骤停,情况危急。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刚刚考取红十字救护员证的夏军挺身而出,现场对游客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样参加过应急救护培训的雷峰乡教师周秉臻也及时加入,与夏军接力抢救。最终,经过近半小时不间断地心肺复苏与联合除颤,在120救护车赶到时,游客已恢复生命体征。

“时间就是生命,当意外伤害发生时,院前的抢救在整个救治体系中十分重要。”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培阳长期坚守急救一线,他表示“急救侠”的特点是具备专业救护能力,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应急救护,从而有效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实现“人比车(救护车)先到”的目标。

如何打造更多“急救侠”,是近年来县红十字会大力推动的一项工作。作为全省“急救侠”模式推广试点县之一,今年8月初,全县启动部署“急救侠”模式试点工作,并开办“急救侠”示范班。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到2025年年底,全县村(社)基本实现“急救侠”模式全覆盖,每个村(社)至少配备5名“急救侠”。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应急救护培训智慧课堂和5个特色培训基地,实现乡镇培训基地全覆盖。全县公共场所AED配置率达每10万人55.7台。近3年来,累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1400余期,培养持证救护员近5万名,占全县总人数的1/10。

徐平  陈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