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乡村教师的最后一课
——记重庆市垫江县器官捐献者黄九田
时间:2025-10-17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三尺讲台上镌刻出一名乡村教师的质朴与赤诚;他不曾留下豪言壮语,却在生命落幕之际,以捐献器官、点亮多人生命的方式,完成了对“奉献”二字最深沉、最动人的诠释。
三尺讲台:三十年的坚守
黄九田这个名字在重庆市垫江县太平小学的校园里,早已化作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存在。自1995年站上讲台的那天起,他便将根深深扎进乡村教育的土壤。三十年春去秋来,风雨无阻,即便身体发出警报,他依然执着地守望着那片黑板前的方寸天地。
“黄老师的课,总是听得明明白白。”学生们常常这样评价。他擅长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化为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实例,让枯燥的公式焕发生动的光彩。他的课堂,不仅有知识的流淌,更有思维的碰撞与笑声的回响。正因为这份对教学的钻研与热忱,黄九田屡次在优质课竞赛中斩获佳绩,并多次荣获“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荣誉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付出。在朋友眼中,黄九田是一位“工作狂”,“前年他生日的时候,我们一群朋友说聚一下,为他庆祝生日,但他忙到晚上七点,菜上齐了才来,吃到一半又赶回学校去工作了。”
在学生心中,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心灵的引路人。“黄老师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一名如今已迈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动情地回忆,“当年我数学跟不上,是他在无数个课后时光里,耐心地为我一遍遍讲解,重新点燃了我对学习的信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许多毕业多年的学子,仍会在佳节时分回到母校,只为再看一眼他们敬爱的黄老师。
他以身作则,默默地将“责任”与“仁爱”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正如一位学生所言:“黄老师给予我们的,远不止知识,更是如何做一个善良、坚韧的人。”
风雨人生:家庭的顶梁柱
讲台上的他,从容笃定,是学生眼中的光芒;生活中的他,却默默扛起一个家的重量。年迈的母亲仍在田间劳作,八十多岁、体弱多病的岳母需他悉心照料,妻子因视力问题,视物模糊,行动不便,年幼的女儿才刚刚升入六年级。家庭的重担,如沉甸甸的磐石,压在他并不宽阔的肩上。
但身边人从未听过他一声抱怨。每天清晨六时,他准时起身,为家人备好早餐,再迎着晨光匆匆赶往学校。夜幕降临,归家后的他还要耐心辅导女儿的功课。邻里谈起他,无不感叹:“黄老师啊,是难得的好老师,更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好丈夫,好父亲。”
他与妻子相濡以沫,共同撑起这片风雨中的家园。日子虽不富裕,但在他的辛勤操持下,这个小家始终洋溢着温暖与安宁。
生命终章:最后的奉献
命运的骤雨,总是不期而至。今年9月14日,黄九田因突发脑出血倒下,被紧急送往医院。手术室外,同事、朋友、学生纷纷守候,焦灼的目光汇聚成无声的祈祷。同学群里,消息彻夜闪烁,每一条都是揪心的期盼,盼望他能闯过这一关。
然而奇迹终究没有降临。经过一周的全力抢救,黄九田的生命指针还是走向了终点。
在弥漫着悲伤的病房外,挚友胡先生看到了器官捐献的宣传海报。想到黄九田一生都在默默付出,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家属提出了器官捐献的建议。起初,亲人们难以接受,但想到黄九田一生与人为善的品格,经过痛苦的挣扎,他们最终决定,让他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想着他的器官能在别人身上继续工作,就觉得他还活着……”黄九田的母亲哽咽着说。
9月18日,家属们强忍泪水,在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上签下了名字。9月22日清晨,在亲人与白衣天使的护送下,黄九田完成了生命最后的“授课”——他捐献的肝脏与双肾,为多名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黄九田的离去,让这个本就不易的家庭失去了支柱。“生前,他用全部的爱守护着这个家。如今,我们希望他的爱能继续流淌,温暖更多的人……”妻子郭碧波声音低沉却坚定,“我们更要让女儿明白,她的爸爸,是一位用生命诠释奉献的英雄。愿她将来的人生路上,永远以父亲为灯,走正路,行善事。”
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