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备灾救灾工作简介
时间:2008-04-30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备灾救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光荣职责,是中国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工作。长期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及国际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在“救灾”方面不断加强,在“防灾”方面不断探索,以实际行动“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凸显了作为政府人道领域助手的作用。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备灾救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光荣职责,是中国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工作。
长期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及国际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在救灾方面不断加强,在防灾方面不断探索,以实际行动“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凸显了作为政府人道领域助手的作用。
中国红十字会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包括是:及时考察灾情,对灾害进行评估,了解灾区需求,视灾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救助活动;与政府卫生防疫等部门配合,组派医疗队赴灾区开展医疗防疫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防止疫病流行;向灾民宣传灾后自救、防灾避险及防疫防病常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依法开展募捐,并及时将募捐款物发放到灾民手中;开展灾后重建,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此外,红十字会还大力发展旨在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的社区备灾项目。
在中国红十字会的救灾工作中,十分强调“第一时间救助”的理念,要求救灾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考察灾情,物资要在第一时间送到灾民手中。为此中国红十字会不断建立和完善备灾储备机制,按照我国大陆地理分布情况,总会分别在杭州、孝感、沈阳、成都、广州、西安建成了6个区域性备灾救灾中心,湖南、安徽、江苏、云南等15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级红十字会也建立了备灾救灾中心,此外还有30多个地(市)县级红十字会建立了备灾仓库,初步形成了中国红十字会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大大增强了红十字会的灾害应急能力,加快了红十字会的应急反应速度。
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在国际红十字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增强,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向受灾国家提供紧急人道援助,在印度洋地震海啸、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菲律宾“海燕”台风灾害,斯里兰卡水灾、尼泊尔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