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红十字会:社区红十字志愿者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时间:2018-09-03

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红十字会建设,在积极推进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建设基本情况

多年来,哈尔滨市红十字会以社区为平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社区红十字基层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符合红十字宗旨的志愿服务活动,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市城市社区897个,在社区中创建优质社区红十字服务站572个,覆盖率63.7%。投入建设资金100余万元。

2015年市政府将红十字会工作纳入《哈尔滨市社区公共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又纳入《全市农村示范社区试点方案》,2017年被列入市政府惠民行动项目。华建敏、陈竺来黑龙江考察时分别到我市宣庆社区和繁荣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对社区开展的红十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 和群众零距离接触

近年来,哈尔滨市红十字会立足社区,打造特色,推动社区红十字工作再现新活力。

(一)建立长效机制 实行网格化管理

在推动社区工作、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同时,不断加强系统组织制度建设,建立了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南岗区红十字会将社区划分为成若干网格,把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伍分布在网格内进行定向服务,明确网格责任人,建立网格内居民住户详细信息档案,逐步形成政府领导、社企联动、社区运作、居民参与,齐抓共管且覆盖无盲点的红十字组织活动网络。通过一系列博爱工程,把工作重点及落脚点放在服务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社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最易受损害的弱势群体上。公安社区有一困难女孩杨孟笛,她的父亲因公牺牲,从小与无业的外婆和妈妈一起生活,日子十分拮据,红十字服务站成立后,联系辖区企业结对长期帮扶,在生活上给予各种帮助和支持,现在杨孟笛已上大学,并且也加入到了红十字志愿服务行列中,用自己的所学回馈于社会;董亮和王源是华北社区的困难儿童,董亮没有父亲,母亲患精神残疾,无法对其进行抚养,现由母亲的姐姐代为抚养;王源父亲亡故,母亲不知去向,生活非常困难,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在了解这两个孩子的情况后,帮助他们办理了低保,并组织红十字志愿者长期进行帮扶慰问,每年春节前夕社区红十字服务站组织志愿者和书画研究会的老师开展新春送福活动,将温暖送到困难家庭中,两个孩子在红十字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南马社区辖区内空巢老人较多,子女大多数都在国外生活,老人由于生活习惯不愿意出国,致使生活十分寂寞,尤其独居老人更是如此,王芳老人,老伴去世,儿子定居在日本,老人一个人生活十分孤单,社区红十字服务站了解这一情况后,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照顾老人,解决生活中的不便,老人说:红十字志愿者把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文和社区郑少红是低保户,由于家庭十分困难,养女大学毕业后没有钱缴纳学费,未能领取到大学毕业证,还要照顾残疾的姐姐和病重的父亲,只能打钟点工,一个月只有600元钱。社区红十字服务站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主动与校方联系,出具贫困证明及校方所需的各种材料,帮助其养女顺利取回毕业证。同时还为其安排了一个既方便照顾家人又增加收入的工作,从源头上解决了家庭实际困难。

(二)志愿服务常态化 百姓为红十字点赞

定期开展社区红十字宣传活动。每月为百姓开展一次应急救护培训或健康知识讲座活动;每季开展一次义诊或送医送药活动;每半年组织志愿者开展一次服务培训活动,增强红十字组织影响力与公信力。将各具特长爱心人士吸纳到志愿者队伍中。在每个社区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志愿者队伍资料库,按专业、分领域组建志愿者服务小组,及时开展救灾救助、帮扶结对、培训咨询、救护保健和宣传传播活动。

加强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建设。在标准化社区红十字服务站中成立红十字志愿者委员会,公示红十字服务项目、志愿者服务内容、志愿者服务时间、联系方式,定期公开服务对象反馈信息;在社区树立了一批志愿者典型,编辑了红十字志愿服务征文集,开展“我是志愿者我服务我快乐”主题活动。建立社区红十字多功能活动室。为各社区红十字志愿者组织的互助帮扶、关爱老人、儿童陪伴、法律诊所等活动提供场地和平台。

南岗区红十字会实施红十字救护培训“千百万千”计划。在社区红十字服务站连续三年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四进”活动,在千名急救员、百家单位、万名学生和数千名居民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到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在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应急救援队伍。持续开展了“博爱送温暖惠民进万家”“博爱助医行动进万家”“中华股骨头康复万里行”“送健康体检进万家”“情系校园爱心健康体检行动”“博爱救助助医暖南岗”“情系校园圆梦助学”等项目,打造红十字居家养老“15”分钟亲情服务圈。以网格为单位,发放便民服务卡,志愿者及工作人员手机24小时开通,无论社区居民在网格中的任何位置,如有需要或遇突发事件,只需拨打社区红十字爱心服务热线,网格内的红十字志愿者都会在15分钟内赶到居民家中。

(三)实行阶梯助老服务 打造无盲点对接

开展阶梯相依助老结对储蓄式服务。南岗区红十字会将辖区内50岁以上的老年志愿者组织起来,10岁为一个阶梯,在其身体健康状况允许前提下,与需要照料的高一个阶梯的老年人结对,进行互助储蓄服务。让低年龄段老人为高年龄段老人服务,有特长的老人为有需求的老人服务,受过帮助的老人为困难老人服务。在志愿者的爱心储蓄折上记录了其服务时间及工作内容,当其晚年需要照料时,社区再为其寻找新的志愿者,并为其提供相同服务时间的无偿服务。目前,志愿参加阶梯服务的帮扶结对已发展到300余对。

在社区开通了“两大服务热线”,即居家养老服务热线和老年连心一条龙服务热线;成立六个服务队,即党员服务队、环保服务队、治安服务队、精神慰藉服务队、代购服务队、医疗保健服务队;设立“六大员”,即电话咨询员、户外陪护员、物品配送员、慰藉陪聊员、法律维权员、代购服务员,这样的贴心服务,群众为红十字会连连点赞。

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公众搭建了奉献爱心、参与公益的平台,形成社区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区人人共享的社会新风尚。

道里区红十字会积极尝试信息网络化平台服务,让百姓足不出户得到贴心帮助;道外区红十字会突出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宣传和普及,为社区54个红十字服务站配发了红十字急救包,定期组织培训,提高百姓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香坊区红十字会注重发挥红十字志愿者的专长,开展心理咨询、精神抚慰、为留守儿童补课等志愿服务项目;平房、松北、呼兰、阿城红十字会充分利用当地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资源,在社区广泛开展义诊咨询、卫生保健、老年养生讲座,还上门为老人和身体不便的百姓进行健康体检、免费静点等志愿服务。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工作的开展得到了红十字会理事的大力支持,他们也经常深入社区,与社区干部一同研究红十字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为红十字服务站建设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