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红十字会着力打造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品牌
时间:2018-09-17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前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项帮助血液病患者恢复健康的生命关爱工程。为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发展,2008年12月,浙江省红十字会成立了一批由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热心造血干细胞捐献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组成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下称服务队)。2016年初,服务队根据任务需要进行重组,分设陪护、护送、宣传等3个分队。两年多来,服务队组织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宣传活动30余次,承担了近160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陪护工作,完成了60多起造血干细胞护送任务,成为我省红十字关爱生命的志愿服务品牌,荣获2017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奖。
一、强化组织领导,规范队伍管理
服务队有30多名队员,他们来自全省四面八方,来自各个不同岗位,承担着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知识宣传普及、捐献者安抚陪护、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护送等任务。为有序推进工作开展,建立了一套组织管理体制。
一是明确建队思想和目标。服务队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过硬、高效安全、持续稳定”的建队思想,把“招之即来,来之能用”作为建队目标,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综合素质精良的志愿服务“铁兵”队伍,用“生命战士”的良好形象和服务保障形成品牌效应,充分向社会展示“关爱生命”红十字理念和责任担当的新时代浙江精神。
二是严把队员入口关。服务队在队员管理上始终坚持从严把关、从严要求。队员都是精心筛选,百里挑一。队员申请入队,要经过培训、考核、注册、宣誓一整套完整的流程,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成为红十字理念的认同者和践行者。护送分队队员一律都是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捐献者,陪护分队队员都是血液采集科室的医护人员。队长靳毅是浙江省第四监狱民警,也是我省第10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副队长兼宣传分队长潘克勤是我省首位婚孕前跨国二次捐献者,还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
三是强化业务能力建设。志愿服务保障事关患者生命和家庭幸福。服务队特别注重队员的能力培养和规范操作,先后制定《造血干细胞护送流组织两次以上的业务培训,并不定期安排案例座谈会和团建训练,组织开展护送模拟演练,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二、注重人文关怀,提升捐献服务。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一批具有大爱之心的人,理应得到尊重和关爱。服务队将做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入院后的咨询安抚、陪护关爱和捐献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内容,采取切实措施,做好人文关怀。
一是细化服务流程。7名陪护分队队员都是由采集医院血液科精心挑选的女护士。“特殊供者”必须特殊对待,她们把陪护捐献者作为至高荣誉和神圣任务,编写了医护志愿者服务供者的工作规程,细化了造血干细胞采集配合操作、供者接待、采集陪护、护送接洽等多项流程,并制作入院须知手册、温馨提示卡等,为捐献者提供温馨而周到的服务。每逢捐献者生日或重大节日,陪护队还会送上精美的生日蛋糕或汤圆等。
二是做好答疑解惑。队员们还建立接待微信群,邀请捐献者现身说法,缓解捐献者及其家属在入院期间的紧张情绪。捐献者入院后,都会安排两名队员负责接待,及时了解捐献者入院期间动态和身体状况,为他们提供健康咨询。捐献后,还会落实队员继续为捐献者提供各种咨询和帮助。
三、抓好统筹安排,保障护送工作。
将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护送到患者所在的移植医院,是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成败的“最后一公里”,为确保安全、高效、及时地护送“生命种子”到目的地,服务队着力做好护送工作。
一是制订护送清单。采取捐献者报名轮流、岗前专项强化培训、任务清单式操作的模式,优化护送工作。从造血干细胞采集完交到护送分队的那一刻起,服务队就立即启动专人护送直达病人救治医院的做法,全程跟踪进度,做好沿途一切突发状况的辅助处理,确保在意外状况发生后能第一时间启动专门的应急预案,确保造血干细胞能安全及时地送达,同时可以减少患者承担的各类费用。
二是规范护送行为。两年多来,服务队的队员们不论风雪天气,还是凌晨赶路,或是遇到突发情况,都能发挥团队精神,承担护送任务的队员做到了管理、服装、证件、箱体四统一。队员们把“生命种子”视为自己的“命根子”,牢牢地呵护着,放置造血干细胞的储运箱要求箱不离身,不脱离视线范围,确保“人在箱在”。
三是争取部门帮助。护送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意外,服务队经常会主动联系新闻媒体、交警、机场等部门,并得到各部门单位的鼎力相助,演绎出一场场令人动容的“千里髓缘、生命接力”爱心故事。服务队在全国首创开展的爱心护送工作,被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作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浙江经验”在全国推广。据统计,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先后到达16个城市,完成63次护送任务,护送里程8.1万多公里。
四、重视社会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服务队把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普及宣传,增加社会公众的理解,鼓励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捐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一是发挥新闻媒体的主导作用。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加强社会宣传,并准确把握切入点,强化宣传的社会效应。2017年5月,“杭州—青岛跨越千里的生命急救特殊护送行动”,联动了电台、交警、机场、航空公司,“爱心大合力”现象引发全国各级媒体持续关注,央视CCTV-13《新闻直播间》《24小时-国内焦点》、CCTV-1《新闻30分》、CCTV-4《中国新闻》仅在一天内不同栏目不同时间段播报高达8次以上。服务队积极挖掘先进典型,及时联系新闻媒体,收集提供捐献者的感人事迹,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二是创新各类主题宣传平台。服务队借势借力各种“跑马”、“毅行”等活动,助推造血干细胞捐献普及宣传。发挥相关队员的特长,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创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专门的微信群、公众号、QQ群、建立“生命因你而精彩”网站、腾讯视频的专门频道以及“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之家”微博等等,为志愿捐献者这个大家庭的更多新成员创造属于自己的网络家园。服务队拍摄的“我们都是捐献者”平面公益广告在城区主干道展示,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图文并茂的志愿服务队年报,让队员们有了更足的荣誉和归属感。
三是强化典型事例的示范引领。很多的服务队员,都用自身捐献的事例,向社会传播着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他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服务队队长靳毅,在组织好服务队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地马拉松赛跑,他在参赛服装上印制“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行你也行”宣传口号,向公众传递捐献无损健康的理念。两度捐献的优秀党员潘克勤以自身实际,向社会证明了捐献不影响生育的事实。富阳女孩许艾菲,在捐献过程中通过微博实时分享了她的捐献经历,得到亿万网友点赞,被称为“最美姐姐”,得到时任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的批示肯定。淘宝店主黄钢锋在3年里2次为同一人捐献造血干细胞,并在业余时间坚持宣传捐献知识,推广“我捐献、我健康”理念,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