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文涛:“五个认同”话初心
时间:2019-07-26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困难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回顾红十字运动的历史轨迹、实践经历、理论逻辑,从价值、奋斗目标、文化、服务、身份五个角度来探寻、感知、领悟和践行初心使命,可以让红十字事业走得更远,让人道之光更加璀璨。
价值认同:人道主义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旨在建立一个消除阶级剥削,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与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也为全人类的联合和全球治理提供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思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传承与创新。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开放包容和人道主义是国际关系“四大原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150年来,国际红十字运动始终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为宗旨。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地震、洪水、台风造成的废墟上,在人道需求最前沿,红十字组织始终致力于为受伤害者提供保护和援助,组织开展大规模紧急救援,动员人道力量改善弱势群体境况。实行人道主义,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驱散身处困境人们心中的阴霾,为他们送去关爱和希望,是人道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
目标认同:百年历史凝炼成一首服务民生的人道史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谋幸福,始终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守初心,就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中国红十字会1904年成立之初主要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赈济灾民等,发展到以“三救、三献”为核心业务的人道主义工作,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量到质的蜕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辛亥革命救伤掩亡、解危济贫、舒缓社会到北伐战争组织救护伤病员百万人;从抗日战争战地救护和难民救治到抗美援朝战场救护;新中国成立后,红十字会动员更多群众投身这项伟大而崇高的运动。从九八抗洪到汶川地震,从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到历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到杭州G20峰会,广大红十字志愿者都服务保障于一线。
红十字运动唤醒人们心灵深处关爱生命、同情弱者、守望相助的善念火苗。其百年历史书写下数不胜数关爱生命健康、服务困难群众的博爱故事,绘就成一幅人道洪流的生动画卷,凝炼成一首直面沧桑、服务民生的人道史诗。
文化认同:红十字精神中体现先进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丰沛的人道主义思想资源。孔子强调“泛爱众人”“博爱谓之仁”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让“饥者得食,寒者得衣”;道家崇尚“上善若水” “济世利人”;佛教主张“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等。这些理念无不蕴含着古老的人道主义观念,与现代“人道”的意义相近。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穷人。”诗人白居易以诗言志抒发对穷苦人民的同情。苏东坡开办“安济坊”,范仲淹宣传“义田”,朱熹从事“社仓”,都是对慈善文化的传播与实践。
古人的博爱情怀,有力地推动了红十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人道是红十字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对人的价值、生命和生存高度尊重和保护的善良理念;博爱是对所有人特别是易受损害或陷入困境的人深切同情、关心、爱护的博大胸怀;奉献是在人道、博爱情操下出于内心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而无私付出的高尚行为。
“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拒绝私利与诱惑,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既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良知,又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道德高地和精神财富。与扶危济困、敬老助残、救死扶伤、乐善好施的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这也是红十字运动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基础,使红十字精神的种子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生根发芽,结出仁爱硕果。
服务认同:新时代红十字人道服务深度融入志愿服务
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提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奉献”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动,体现出高尚的奉献精神。“友爱”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跨越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互助”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互助”精神唤醒人们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进步”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团组织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开展各种为民造福活动。要坚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工作,做到精准服务、供需对路。
新时代红十字人道服务的核心是构建“七个服务体系”,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完善红十字“三献”服务体系,主动融入生命救助;完善红十字人道救助服务体系,主动融入扶贫攻坚;完善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体系,主动融入健康中国;完善红十字应急救援服务体系,主动融入城乡防灾减灾;完善红十字志愿服务体系,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完善红十字青少年服务体系,主动融入青少年发展;完善红十字对外合作交流服务体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把红十字组织建在群众身边,把红十字服务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把红十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不断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突显红十字会作为群团组织“为党分忧,为民谋利”的本色。
身份认同:“我是红十字人”彰显初心使命
每年世界红十字日,广大红十字工作者、志愿者、会员都会开展“我是红十字人”主题宣誓。仪式庄重,宣誓人赤诚。誓词精炼有力,别具豪情,从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层面提出六个方面要求,同时从国际红十字运动宗旨层面揭示红十字工作“关爱生命,保护健康,维护尊严”的核心要义,发出“为促进和平进步事业而不懈奋斗”的铮铮誓言。誓词概括了红十字工作者对红十字事业应承担的使命责任,具有重大教育意义。
“我是红十字人”主题宣誓,宣的是红十字人的人道担当,誓的是红十字人人道为民的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时勉励广大红十字工作者,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总书记对红十字工作者的殷殷嘱托,折射出红十字人道工作者应该秉承的人道初心和历史使命,必将激励红十字工作者砥砺前行、担当重任。
(作者系湖北省红十字会组织宣传部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