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专题 / 辉煌的五年 / 正文

广东省红十字会:真心关爱群众 积极改革创新

时间:2019-08-28

中国红十字会十大以来,广东省红十字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十大”代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改革方案》精神,真心关爱群众,积极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对标“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红十字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加强党的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大力推动红十字事业沿正确方向稳步向前发展

全省红十字系统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群体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红十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和指导红十字工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自觉把红十字事业置于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业、重心下移,不断提高人道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并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成果,开展了全省红十字系统“永远跟党走,建功红十字--我的红十字之路”演讲比赛、对口扶贫村上门帮扶党日活动、赴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警示教育等等,全省红十字系统学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命意识更加牢固、党性意识不断增强。

二、聚焦群众所盼所需所求,深入扎实开展救灾救助救护工作,助力政府民生兜底保障

坚持把开展应急救援、人道救助、应急救护作为服务保障民生、助力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致力解决群众的真实需求。2015年以来,广东省红十字会募集捐款8223.04万元,物资价值6012.9万元,救助救济困难群众100万余人(次)。一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备灾救援及时有效。广东省本级及21个地级以上市红十字会已制定应急预案并纳入当地政府应急体系,粤东、西、北13个地级市建成区域性备灾救灾仓库,广州备灾救灾中心2015年以来接收、发运备灾物资441批次共152.98万箱(件),分点、加工、包装海关罚没移交物资约1094立方米,共计61.43万箱(件)。建立水上、赈济、医疗等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51支,队员1600余人。水上救援队在抗击“天鸽”、“艾云尼”台风等重大洪涝灾害中,分别在广州、珠海成功拯救了多名被海水、雨水倒灌而困于地下车库群众的生命。联合广东省教育厅、团省委开展“十百千万”行动项目,在大中小学校举办近1000场水上安全教育讲座,为50余万名中小学生普及防溺基本知识和救生技能。二是加强人道资源动员,致力救济救助困难群众。积极实施“小天使基金”项目,2015年以来共救助白血病儿童1204人,发放救助资金3832万元。坚持开展"博爱送温暖"活动,2015年来共发放送温暖物资价值3242万元,受益群众达16.4万人。开展“救心行动”募集资金2069万元,救助1460人。大力推动“博爱家园”建设,至2019年已投入1000万元建设了30个博爱家园项目,服务人口12万余人,救助贫困群众5000多人。对口支援西藏、云南、贵州等地款物累计价值2324多万元。广东省红十字会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对口帮扶韶关市始兴县城南镇东一村,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25户贫困户75人全部脱贫,人均收入从7690元提高到17400元。三是加强应急救护培训,着力提高群众生命安全防护技能。积极推动红十字救护培训“五进”活动,2015年以来已培训救护师资2800人,培训救护人员80多万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600多万人次。全省建成5个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开展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活动620多场次,受众50000多人次。大力推行在公共场所配备AED等应急救护设施,广州、东莞等市已经在公共场所建设“应急站”200多个,投放应急救援装备5000多件,配备除颤仪100余台。全省建成9个“幸福天使红十字救护站”并投入使用。江门市红十字会在全国率先创立了“网上移动生命安全健康体验馆”,通过线上线下共行的方式向群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生命安全健康理念。

三、围绕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积极动员人道力量救济危难,参与推动"三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高度重视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积极参与推动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捐献和无偿献血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动员,造血干细胞捐献成绩显著。2015年至今,广东分库累计库容量达到2.9万人份,成功捐献总数达到363例。累计库容使用率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建成了覆盖21个地级市、部分县(区)的造血干细胞工作网络,宣传动员能力得到了加强。二是大爱延续生命,人体器官捐献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器官捐献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自2010年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截至2018年12月,广东省共完成多器官捐献2984例,捐献例数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三是积极参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支持。结合“5˙8世界红十字日”、“6˙14世界献血者日”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推动和表彰工作,目前全省无偿献血基本满足临床需求。

四、注重人道资源动员,着力打造项目品牌,有效凝聚和团结各界力量参与人道服务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好红十字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效凝聚和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力量,共同参与到服务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工作大局中。一是人道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举办各类宣传普及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和宣扬红十字精神。“众筹救心万里骑”志愿者张志雄、东莞市“郭言小巨人贫困肿瘤患儿资助”项目、揭阳市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喜鸿捐献造血干细胞等典型事例,向社会广泛传播正能量,红十字会影响力、感召力不断提高。二是人道动员成效性不断增强。强化探索创新,参与推动“互联网+公益”人道动员模式。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红十字会已申领公开募捐资格证,2018年9月参加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腾讯合作的“99公益日”活动,“众筹救心万里骑”、“留守儿童圆梦有我”、“独居老人暖心陪伴”和“助燃地贫患儿的生命希望”4个项目进入腾讯“99公益日”平台上线募捐,共募集捐款87.6万多元。“骑行众筹救心”救助贫困先心病儿童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并举的方式宣传发动募捐,筹集190多万元善款,救助了95名贫困先心病患儿。三是人道项目品牌建设不断加强。中山市连续32年组织举办“慈善万人行”活动,参与群众2000多万人,筹集款物价值14多亿元,捐助了110多个项目,获得总会表彰并号召全国学习中山市的经验和做法。珠海市“四个陪伴计划”项目获中央宣传部、文明办等11个部门组织的2016年全国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珠海市红十字会专干史筱华同志被评为“全国助人为乐好人”。佛山市建成红十字博爱医院学校8所分校,累计服务学生10000余人。阳江市“圆梦之家”公益项目获得全国“益苗计划”志愿服务大赛银奖。陈绍常慈善基金会捐资1800多万元设立的“扶贫救心”品牌项目8年来已经救助1246名省内外贫困先心病儿童。四是人道合作领域不断加深。充分发挥民间外交作用,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开创粤港澳地区红十字会交流合作新局面。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合作,培训建立了全省一体化的专业水上应急救援体系,2015年在珠海成功举办了首届“粤闽琼台红十字水上应急救援交流演练”活动。香港红十字会支持130万元,加强广东省赈济救援队能力和装备建设。与澳门红十字会合作募集2800多万,在广东省内外建设了卫生站、学校、文化广场和排水渠等80多个民生项目。

五、围绕改革创新,敢于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推动红十字会改革稳妥向纵深发展

围绕“强三性”“去四化”,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创新工作模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红十字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改进和加强。一是勇于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走在前面。阳江市、清远市红十字会积极贯彻落实新修订红十字会法精神,勇于探索,先行先试推动改革工作,创新工作模式,在全省率先设立了监事会并开始履行监事职责,有效发挥监事机构的职能作用。二是抓好法规保障,夯实改革发展基础。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红十字会条例的修订,《广东省红十字会条例》在今年3月28经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19年5月8日正式施行。新修订条例为广东省红十字会改革提供坚实的法规保障,推动红十字会改革全面向纵深发展。2018年12月召开广东省红十字会改革工作会议,向全省传达学习总会关于推进红十字会改革的通知精神和总会改革方案内容,动员全省各级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深化改革工作。三是抓实基础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动管理体制理顺,目前21个地级以上市及40个县(市、区)级红十字会已经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会员与志愿者工作,全省共有团体会员单位2372个,个人会员53.7万人,志愿者4.83万人,建有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660多支;在学校、社区、乡镇建立红十字基层组织1198个,各类救援队50多支、救援队员1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