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专题 / 辉煌的五年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思路 凝心聚力破解改革难题

时间:2019-08-28

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在总会的正确指导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十字事业发展道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思路、凝心聚力破解改革难题,制定了《2016—2020内蒙古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擘画了事业发展蓝图;依法设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红十字会监事会,提供了依法治会兴会、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的内蒙古方案;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改革方案》,在全国各省首个以党政两办联合印发;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红十字人道文化传播与研究中心,为新时代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建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填补了内蒙古空白;筹资5.42亿元,打造了“光明行”、“健康心”等一系列公益救助品牌,人道救助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开展了“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天使之旅蒙古国先心病患儿救助计划等交流合作,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贡献了人道力量,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的桥梁纽带和人道领域助手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服务保障民生、助力精准脱贫、促进社会和谐,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开创民间对外交流新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书写了新时代内蒙古红十字事业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砥砺奋进的新篇章。

一、突出政治统领,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坚定把准政治方向。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突出政治统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准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提高政治能力。坚持聚力夯基固本。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作风更加务实、干事更有激情。注重自我革新净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议事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机关政治生态。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区会健全了党组、配强了班子、优化了队伍,指导盟市落实一正两副领导职数,全系统形成了“谋发展一盘棋、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股劲”的生动局面。坚决筑牢廉政防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连续四年召开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邀请驻会纪检组列席全部党组会议,规范执行“博爱一日捐”资金管理制度,聘请会计事务所对年度捐赠款物进行审计,切实把好廉政防控关。

二、强化内生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加强事业顶层设计。制定《2016—2020年内蒙古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发挥“两大作用”、增强“三性”、提升“四力”、构建“五大体系”的发展思路,确立了重点目标和工作举措,擘画了全区红十字事业发展新蓝图。《规划》首次被自治区政府以正式文件批转全区执行。目前,“5个500、2个100”项目基地建设的目标及筹资任务,全部提前超额完成。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设立了全国首家省级红十字会监事会,构建起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加快推动基层红十字会依法设立监事会进程,印发了《关于依法开展盟市、旗县(市、区)红十字会换届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基层红十字会依法换届并设立监事会提供了政策支撑。目前,2个盟市、1个旗县高标准设立了红十字会监事会,其他盟市设立监事会的机构人员方案正在审批。加快推进改革进程。坚持把增“三性”、去“四化”始终贯穿到改革全过程,研究制定了符合群团组织特性、红十字特征、内蒙古特色的改革方案,今年5月8日由党政两办联合印发。《内蒙古改革动态》刊发红十字改革进展3期,改革做法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三、坚持依法治会,大力加强红十字公信力建设

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始终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推进工作、促进改革、化解矛盾问题。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积极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条例》修订工作,今年9月将提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后颁布施行。加强自我监督约束。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自觉接受驻会纪检组指导监督,发挥监事会内部监督作用,强化自我约束,严格工作流程,加大专项督查,运用“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题,确保工作规范标准化、运行公开透明化、项目实施品牌化、筹资拓展多元化、队伍专业职业化。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审计公开、监督检查等40余项规章制度,建立了“高效、透明、规范”的运行机制。推行目标化管理,加大对核心业务、重点项目、捐赠款物的专项督查,严格捐赠款物公开、财务管理透明,招标采购公开、分配使用透明。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进“网上红十字会”建设,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向社会发布捐赠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赢得公众信任,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

四、聚焦主责主业,人道公益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一)人道文化传播取得新进展。先后培树了“全国十位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陈文学、“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王布和、“全国百位最美红十字志愿者”魏刚、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邢彩霞等一大批优秀红十字志愿者。自筹资金建立了人道文化传播点340个、传播基地92个,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红十字人道文化传播与研究中心,启动了课题研究工作,扩大和提升人道文化传播途径。举办了内蒙古红十字会复会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编纂了《内蒙古自治区志·红十字志》,全面宣传展示内蒙古红十字运动风雨历程。2019年9月份,还将举办纪念内蒙古红十字运动百年系列活动,并继续组织“人道的力量”原创节目展演。积极探索人道法项目,在西部地区走在前列。加强网上红十字会建设,建好管好用好网络新媒体,打造红十字舆论宣传矩阵,及时推送、刊发红十字新闻和信息,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的人道文化传播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在自治区级以上媒体刊发信息1800余篇。

(二)人道资源动员实现新突破。坚持“三级示范抓引领、五级联动强基层”,激发基层红十字组织活力,发展志愿者54477名,组建志愿服务队1019支,打造志愿服务基地86个,创建红十字示范校325所,培育和扶持95个志愿服务队品牌项目。巩固“博爱一日捐”长效筹资机制,积极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筹募爱心善款5.42亿元,精心组织了“光明行”“健康心”“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等系列公益活动。成立了内蒙古红十字基金会,开辟互联网公益筹资新模式,搭建起多元化、开放式、长效性的人道筹资平台。 

(三)“三救”工作创造新业绩。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严格执行“235”资金管理使用规定,畅通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加大灾害救援力度,先后投入救灾款物5876.5多万元,支援云南鲁甸、青海玉树等区内外受灾地区开展灾害救援工作。应急救护水平显著增强。建成内蒙古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等4个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应急救护角454个、救护点334个。推进应急救护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培训核心师资2046人、救护员27.77万人,完成普及性培训160.75万人次。今年9月份,将承办全国第五届应急救护大赛。人道救助实力逐步加强。广泛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博爱一日捐、助你上大学”等系列人道救助活动,投入款物1.18亿元,让318.2万困难群众受益。“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自2015年启动实施以来,覆盖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累计筛查眼疾患者61.93万人,为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23237例;为43万名青少年儿童进行了视力筛查并建立了档案,为3069名贫困家庭真性近视儿童青少年佩戴了近视镜、494名实施了免费矫正手术,取得了“复明一人、幸福一家、感动一方”的社会效果,探索出“党委引导、政府支持、部门合力、公益组织搭建平台、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益救助新模式,成为助力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先后荣获亚洲防盲基金会“唯一特殊贡献奖”、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集体特别奖和第十届“中华慈善奖”,“光明行”社会公益群体荣获“北疆楷模”称号。助力脱贫攻坚更加精准。投入资金9375万元,高质量建设“博爱家园”项目357个,其中3个项目荣获全国红十字系统十大精品项目和优秀项目。投入资金266万元,在农村牧区援建“红十字博爱卫生站”和“景区救护站”16个,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条件。扎实开展贫困家庭先心病、白血病患儿人道救助活动,发放救助金1770.9万元、救助651人。认真履行帮扶责任,筹集278.9余万元款物和多方资源助力结对帮扶行政村脱贫摘帽。

(四)“三献”工作迈上新台阶。积极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建成了全区首个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和综合性遗体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馆。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累计入库41939人份、实现累计捐献82例;遗体(角膜)人体器官捐献累计登记9197人,其中遗体捐献累计123例,眼角膜累计70例,人体器官捐献累计53例。投入121万元,关怀慰问117个捐献者困难家庭和个人,传递了“大爱无疆、真情奉献”的大爱情怀。

(五)对外交流开创新局面。充分发挥红十字会民间对外交流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自治区对外开放大局。启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1000例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计划,目前已累计筛查蒙古国眼疾患者1829人,实施手术204例。“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列入《中蒙建交70周年纪念活动计划》。圆满完成了第一轮“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蒙古国行动,30名蒙古国先心病患儿在内蒙古人民医院成功接受免费手术治疗。2019年6月,启动了新一轮为100名先心病患儿实施免费手术治疗计划,并在蒙古国红十字会援建“中国内蒙古红十字博爱苑”、支持了价值近110万元的应急救护设施及康复医疗设备。未来五年,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蒙古国培训500名应急救护师资,近日已举办了首批蒙古国红十字培训应急救护师资班。先后承办了中非、亚太、香港等国际国内各类会议培训和海峡两岸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进一步推动与台湾及港澳的交流合作。深化了京蒙对口帮扶,通过“京蒙空中绿色生命走廊”转运危重病人24人次;签署了《2018—2020年京蒙红十字会对口帮扶合作协议》,接受北京市红十字会628万元的款物和项目援助,构建起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