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 正文

这个天津志愿者的一场战斗:3小时! 从捐赠物资抵达到送上“前线”

时间:2020-02-20

天津市红十字会 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喂,您好,是的,我们是红十字会。”

“您想要捐赠的物资是什么,想要捐给哪里?”

“这是指定送到海河医院的吗?好,我马上对接!”

这是一场被忙碌的工作打断了几次的采访,被采访者叫潘森,是天津市一名志愿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无数人的志愿者身份被唤醒,潘森也在其中。1月27日,正月初三,他主动请缨来到天津市红十字会,加入到了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10天来,繁忙的工作常常让他精疲力尽,但他说,物资是决定前线医务人员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够百分之百实现捐赠者意愿,点对点将物资和慰问,快速送达指定前线,是作为志愿者的他,最大的动力。

志愿“老兵”主动请缨

潘森今年46岁,曾经是商场的招商经理,但他更被人熟知的,是另一个身份——天津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长。

“我是因为汶川地震,加入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地震现场给我的震撼很大,灾难面前,人们真的很无助,从那之后就我就学习应急救护技术,现在主要做应急避险普及和培训。”

平时,潘森和他的队员们活跃在自然灾害、野外、城市地震等特殊环境的公益救援现场,或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场合开展应急救护培训。2018年,潘森带领的红十字应急救援队,还被评为过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看着每天持续增长的确诊病例,想着与病毒近距离斗争的医护人员,从事志愿服务11年的潘森坐不住了。

“我有志愿服务的经验,我觉得能帮上忙,也愿意出一份力。”正月初三,这个志愿服务领域战功累累的“老兵”,决定放弃新春佳节与家人团聚的温馨,一头扎进疫情防控这场新的战役中。

为了迅速将社会捐赠来的物资送达前线,天津市红十字会将所有工作人员和前来帮忙的志愿者,细化分成了协调联络、物资募集、物资接受、捐款接收、物资采购、现场查验等9个工作组。

前来报到的潘森被安排在物资接受组。

这个天津志愿者的一场战斗826.png

潘森在对接捐赠人和医院

这个天津志愿者的一场战斗841.png

潘森在清点搬运物资

忙得顾不得吃饭喝水

物资筹措的工作中,物资捐赠与发放需要履行严格的手续和一套标准流程。为了保证送到防疫一线物资的安全性,潘森开始用心“补课”,短时间熟悉了所有环节。

 “工作中,我需要对接捐赠者和医院,了解捐赠者的捐赠意愿后,审核捐赠物资的生产手续和合格证明等材料,如果是定向捐赠,还需要了解接收方是否有此方面的需求。然后在捐赠方和接收方之间搭建起桥梁,让物资和慰问快速送达抗击疫情的前线。”潘森的话语间透着骄傲。

潘森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实则任务很繁重,每天早晨8点前抵达红十字会,一天下来,不停的整理物资、接打电话,让他经常顾不得吃饭,几个小时都喝不上一口水。

潘森的衣服或裤子口袋里,常常揣着两块充电宝,“我胖,少吃一顿没事,一天半天的不喝水也没事儿,但电话太重要了,随时都会来,每一个捐赠电话都是百姓和企业的一份心意,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些物资,是医院急需的。我们的速度就是前方医务人员的保障。”

有时工作忙,晚上十点多钟,潘森才能回家。但无论多晚回到家,儿子都会帮他把拖鞋拿出来,爱人都会给他盛了饭菜摆上桌,“其实在家时,多数时候是我下厨,但现在我出来志愿服务,家人都在身后默默的支持我,给了我很大的力量。”

最快3小时完成物资接送

疫情发生后,天津市红十字会里,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大家有的成了义务“搬运工”,有的成了义务“接线员”,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线,有风险又不能陪伴家人,但他们却没有人抱怨,“红十字会为我们上了保险,也给我们做了自我防护的培训,而且红十字会的领导们都有担当,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

2月4日晚上,一个企业经理打来了电话,希望为海河医院的医护人员定向捐赠200个防护面罩。接到电话后,潘森初步判断这会是海河医院医护人员需要的物资,便赶快加了捐赠者微信,让对方将防护面罩的照片、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检验报告等材料都传给了自己。接收到信息后,他马上联系了医院方面,又将防护面罩的照片发给了医院。

 “当时医院说,就是这样的面罩,是他们急需的。”听到消息的潘森激动地联系了捐赠人,边完善手续边紧急送货,保证一线急需的物资安全迅速送抵。

就这样,2月5日一早7点30分左右,这位经理将200个防护面罩送到了市红十字会,潘森马上着手为这批捐赠物资走捐赠流程,上午10点30分,另一位志愿者驱车将防护面罩送抵海河医院,“从物资接收到物资送达前线,一共就用了3个小时, 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这个天津志愿者的一场战斗1863.png

潘森被一位位捐赠者感动

感动于天津人的热心

天津人民素来古道热肠,充满情怀,疫情发生后,爱心市民、爱心企业捐赠意愿高涨。所以,除了与捐赠方、受捐方进行沟通对接,对所接收物资进行核验、清点、办手续之外,耐心向每一位表达捐献意愿的爱心人士解释、说明,也是潘森的工作之一。

潘森说,几天来,不少普通百姓都打来电话,有人想要捐苹果,有人要捐酸奶,有人要捐柿子,还有蓟州区的村民想要捐山核桃。“很多东西我们问过医院后,医院那边暂不需要,或者有些自家采摘的东西没有合格证书,并不是说不好,但为了确保前方医务人员的饮食安全,我们没有办法接收,这些都需要跟大家解释清楚。”

潘森说,随着疫情的发展,他看到的不仅是病毒对健康的侵蚀,更看到了疫情下的感动,“疫情面前,不只是我们志愿者,大家每一个人都想尽一份力,咱们天津人真是太热心了,让人特别感动。我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但我相信,我们会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