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红十字志愿者:阿尔巴尼亚“小燕子”战疫记
时间:2020-03-03
带着口罩、护目镜全身裹的严严实实的陆海燕,一双漂亮大眼睛格外吸引人,大家都说她像“小燕子”。
陆海燕9岁时从阿尔巴尼亚移居上海普陀区,就读于甘泉外国语中学,20岁的她中文讲得特别溜,特别喜欢古诗文。
说起这个寒假,陆海燕用“很特别”来形容。大年初五,她看到普陀区红十字会招募启事,便和母亲商量想做一名红十字志愿者。作为红十字救护队员的她,多次参加应急救护技能比赛,早把自己当做了红十字会的家里人。
“不行,道口人多,情况太复杂,接触那么多人,不安全。”母亲拒绝了陆海燕的提议,她希望女儿能宅在家,别冒险。
“这时候,能出力就出力,我只要戴好口罩、护目镜就没问题,不危险的。”在陆海燕的坚持和耐心劝说下,母亲同意了,再三叮嘱她要做好防护措施。
陆海燕值守花桥道口,志愿服务时段是:中午12点到傍晚6点。第一次守卡,陆海燕内心有些忐忑,怕遇到不理解的人,也怕自己守不好这个道口。一小时后,她已经跟同伴配合默契,完全适应了工作节奏,话也越说越溜:“您好,您从哪里来,身份证出示一下。请配合测温。健康申报短信看一下。”
道口志愿者很辛苦,顶风一站就是6小时,遇上下雨,也要坚守岗位,护目镜看不清,鞋、裤子也湿了,风一吹,膝盖直打颤,陆海燕的双手被冻得通红,依然坚持着。
但道口查验有时候很开心,陆海燕给小朋友测温时,有的自觉把头凑过来、主动撩起刘海,有的会给陆海燕比心,有的会甜甜地说一声:“姐姐辛苦了”,听的她心里特别暖。
虽然在查验时戴了防护镜、口罩,但陆海燕一双漂亮的眼睛还是“暴露”了她。每被问询“是不是外国人?”,她总是谦虚的回答:“我是上海姑娘,一个普通的红十字志愿者,为大家服务,我很高兴。”
三次道口志愿者值守工作结束后,陆海燕又在居住小区里当了4天的“守门人”,坚持逢人必测,毫不松懈。邻居们连连给洋志愿者点赞,夸赞她人美心善负责任,有她守护,小区一定很安全。
7天的志愿服务结束了,陆海燕觉得很自豪,因为她为自己热爱的城市战胜疫情贡献了一份人道的力量。
(来源:上海市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