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写给最可爱的人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转运车队云南队援鄂手记

时间:2020-03-06


刘梦迪

2月19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转运车队云南队组建完成,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奔赴湖北武汉疫情一线支援。这支队伍由来自中国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云南省管理中心、云南省阜外医院、云南省急救中心、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8名经验丰富的急救医生、护士、驾驶员组成,在武汉承担起转运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工作。

援鄂的日子里,队里的护士刘梦迪写下了她的援鄂日记。在她的眼中,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八个人,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八个人的故事。以下为她的日记。

2月19日 昆明 晴

最美的“闪电”

今天我们就要离开昆明了,目的地湖北武汉。

昨天接到支援武汉的消息,我们三小只去剪了短头发,原来头发最长的就是萍姐,如今最短的也是她。剪刀宣告胜利的那一刻,萍姐的眼泪也夺眶而出,我递纸巾给她,她哽咽地一直说自己可以的。后来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定有多酷,萍姐在头上修了一道闪电?,我们都笑着说“萍姐,你这么优秀、这么帅,到底得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才配得上你啊?”萍姐装作毫不在意地笑了笑。

出发前,萍姐的妈妈来送她,其实我是羡慕的,但也是担心的。而萍姐居然没有哭。我听着她哽着嗓音让妈妈放心的时候,总觉得下一刻她就会绷不住的。可是她不仅坚持住了,还与妈妈微笑着道别。

在去机场的路上,萍姐说她其实挺怕的,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也一样,老庞应该也一样。到了机场,紧张感翻了又翻,萍姐说“我们来自拍吧”,照片里眉眼带笑的她成功藏起了内心的无措,也许这就是女孩子的特性吧,自拍可以“压倒”一切。

2月20日 武汉 晴

转弯最靓的仔

来到武汉第一天,我们就正式接车开始工作了。我们的工作就是一场场“摆渡”,带领我们的新冠患者从病痛走向希望。

凌晨四点才休息,八点就开始交接工作,我们抓紧时间学习担架的使用,驾驶员们也在试车……都还没有来得及复习穿脱防护服的流程,我们就接到了12时30分出车的通知,虽然每个人都练习过N多次穿脱防护服,可是这不再是演习,是真实的战斗。心理活动还没有走完,晖哥就已经一马当先站了出来,决心去打第一仗。

跟着晖哥出征,心里是很踏实的,但是累也是藏不住的。从来没有穿着防护服奋战过的我们坚持了三个半小时,护目镜上的雾气与晖哥的汗水聚在一起落了下来,反而让眼前的视线明亮了一些。

许是我们的第一仗赢得很漂亮,下午4时没到,第二组就信心满满地来接我们班了。看到姚师和萍姐时,晖哥略略有点吃惊:“你们来太早了,我们还可以再拉一趟的。”

2月21日 武汉 晴

变丑了也不怕

今天,我出完车回到宿舍又看到了爸爸妈妈发来的信息,知道他们在等我视频聊天,每天他们都要看到我,才相信我说的“我很好”是真的。但是今天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因为我没有按他们的要求照顾好自己,我觉得自己变丑了。

但是我不敢不和他们视频,当视频接通后,我时刻关注着手机里我的影像,不让爸爸看到我的正脸。可是知女莫若父啊,还没有坚持两分钟,老爸就严令我必须露出正脸来,于是脸上的压痕还是藏无可藏,我可以想象那对他来说是多么地刺眼,我已经做好了迎接怒气的准备,连反驳的话、撒娇的套路都准备好了,可是老爸却不说话。

时间每走一秒我都是很煎熬,我终于忍不住打破这场拉锯战:“怎么了,你女儿变丑了,不认识了?”老爸反而笑了笑:“哪里丑了,丑了咱也不怕,那就是你的功勋章!”隐约我好像听到了他沙哑的声音,我想一定是隔了太远,网络不好的原因吧。

2月22日 武汉 大雾

云南老将

此时已经夜里23时50分了,黄队还没有休息,要知道他已经连续出了两天早班了。我问黄队到底在等什么,他说:“我们最后一班的人还没有回来,我要等他们回来。”

黄队是我们这个队伍里年龄最大的一员,56岁的他却要求跟我们一起出车接送病人,他说自己如果可以出车4小时,就有人可以多休4小时。我们都很担心黄队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中身体能不能吃得消,更担心每天早起晚睡的生活他究竟能不能调整得过来,可是黄队却总是拿“老年人觉少”或者“纸尿裤都穿了还担心什么”把我们所有的担忧都轻松化解。

不用出车的时候,黄队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倚着阳台的栏杆眺望,在那里可以看到我们的救护车穿梭的身影,黄队手里握着对讲机在高楼之上为我们保驾护航。

2月23日 武汉 小雨

头上有疤,心里有故事

来到武汉的第五天,我们一起齐心协作,克服了诸多困难,但有一样好像始终找不到完美的解决办法,我们吃不习惯这里的饭菜。

今天有胃病的老庞在距离下班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快要坚持不住了,胃里翻江倒海,她虽不想退缩,但是昆哥由不得她逞强,把她“赶”下了车。在保重身体这件事儿上昆哥说一不二,强制要求老庞立即脱去防护服回去休息。

在最后的半个小时里,我其实想象不到昆哥是怎样一个人开车、一个人接送病人、一个人统计着工作量、一个人面对那些轮椅和担架……就像昆哥头上的疤一样,他把这些都放在心里根本不说。如果不是老庞告诉我们,也许这个插曲就这样静悄悄地变成了他一次下酒的故事,而我们却无缘分享。

慢慢地,我们知道昆哥其实有很多可以下酒的故事,咱们约好以后相聚,我们有酒有饮料,昆哥带故事就好。

2月24日 武汉 阴

剪刀手和小单车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据传今天是天降甘霖、万物复苏的好日子。依据民俗,我们应该理发以示摒弃过去、迎接新生,但对于如今的情形,这似乎有点奢侈。

不,我们的生活就要“奢侈”着过。光谷院区的老师联系了工作室来到医院为抗战一线的医务人员“龙抬头”,我们的单车哥哥向他们借了电推子和披单,这就开始了他的Tony之旅。

不多时,四个闪亮亮的光头诞生了,此刻我才突然明白“四美图”真正的含义。这样的技术怕是很多老师傅都要自愧不如,我们调侃单车哥哥“技多不压身,等到以后不开车了,开家小店专门剃光头”,可是他却说“等到疫情过去,我再也不想做的事儿就是剃光头”。

其实我们都知道,为了抗击疫情,有太多医务人员为之落发,那一个个闪亮的光头就像是我们对新冠病毒狠狠出击的拳头,坚定有力。

2月25日 武汉 阵雨

最美的新娘

老庞不老,也不过是个90后小姑娘。她今年就准备结婚了,为了拍一套漂亮的婚纱照,她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头发,可是如今长发不再长,美丽新娘却跑不了。

我们三小只里, 上夜班次数最多的是老庞,默默付出的是她,最感性的也是她。眼看昆明的天气逐渐暖起来了,她的男朋友在等她回去结婚,老庞多想疫情早点结束,趁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早点回去拍一套绝美的婚纱照。于是每天老庞最期待的就是看到出院的病人,虽然我们不能亲自送他们回家,但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形,都意味着我们距离胜利更进了一步。

2月25日 武汉 小到中雨

专属摄影师和消毒卫士

姚师离开部队来到急救中心已有许多年头,可是每天早起的习惯却保留到了现在,每天六点多钟,他就开始为我们宿舍的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只为了让我们的队员出征归来可以回到最干净的“家”。

他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也许正是由此,他觉得所有的女生都该被优待,重症出来的女汉子如今连担架都没有推过,就连我想在旁边搭一把手,都能被他严词拒绝,他说“那么重体力的活,怎么是女孩子干的事情?”他总爱说自己是几个男士里年纪最轻的,自然也是力气最大的。看着他一个人抬起担架,我多想可以替他擦去额头的汗水。

除了黄队,姚师应该是我们中间休息最少的,每当该他休息的时候,他总是拿起相机,在我们身后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的照片。不仅如此,他还将这些照片整理成影集,配上动听的音乐,恨不得看哭我们几个女生才罢休。其实穿上防护服之后,大家已然分不清彼此,但是姚师却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最美的样子。

我爱你,送给最惦念的人

我们把最爱的人、最想说的话写在我们的战衣上,就像他们和我们在一起一样。

我们想对父母说,“我们会照顾好自己,也请你们一定保重好身体”;

我们想对爱人说,“谢谢你们的支持,等到花开我们就回家”;

我们想对孩子们说,“希望你们学业有成,在家好好听妈妈的话”;

我们想对家乡说,“等我们帮助完热干面,回去就要吃过桥米线”;

我们想对家国说“愿您平安喜乐,不再生病,别再给我穿防护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