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 正文

浏阳50年党龄老党员捐献遗体角膜

时间:2020-03-06

15.jpg

“我觉得我身体不行了,抓紧联系红十字会吧,把我的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出去,为社会做些贡献。”这是69岁的退休老党员谭应春去世前一天对儿子说的话。

2月23日晚19时30分,有着50年党龄的谭老在家中安详平静地走了。遵照老人遗愿,他的一对珍贵的眼角膜捐献给了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可以帮助两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他的遗体捐献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供医学研究。

与冠心病抗争15年

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2月23日晚23时,角膜遗体接收工作人员来到位于浏阳市的谭应春老人家中。谭老的亲戚朋友也都赶来送他最后一程。“虽然知道是疫情期间,但大家还是到家里跟哥哥进行告别,一起怀念哥哥。”妹妹谭应兰满眼泪花地说道,“哥哥的举动让亲戚朋友们感到由衷的敬佩,他的思想是高尚的,行为是伟大的,我们敬佩他,这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谭老生前是株洲助剂化工厂的退休干部。3年前,他从株洲搬到浏阳居住,平时没事,他喜欢跟朋友出去走走看看。在小区里和大家相处聊天,十分融洽。“哥哥乐于助人,虽然心脏不太好,但帮助小区居民,从来没含糊过。”谭应兰介绍道,“哥哥有冠心病,早在2004年,医院就下过病危通知,说是必须做心脏搭桥手术,如果不做,可能只能维持一个月。但哥哥最后坚持没做,用中医保守治疗,这一晃就是15年多,他是有福之人。”

不忘初心,再用余力做件实事

谭应春老人于1969年入党,一直接受党的教育,身体力行,不忘初心,努力维护党员形象。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半年前,他从电视上了解到在去世之后可捐献遗体和眼角膜,决定让儿子办理手续。但儿子因为对捐献不了解,心里也不愿意,就找各种理由拖延不去办理登记手续,结果谭老非常生气,他说:“人都去世了,与其送去火化,不如拿去做医学研究,让别人能少受一点病痛的折磨。”最后,大家都被他说服了,同意了他的捐献,遵照他的意愿进行了捐献登记,他才安下心来。

谭老家里很多家具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他一生节俭,在他心里觉得什么东西都有价值,不能轻易浪费。在很多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后躯体完整才算体面离开,但谭老仅用几句朴实的话语就为自己的行为作注解,他经常跟大家说:“我是个小人物,没有太大的作为,死了就再为社会做点贡献。”“哥哥离去,我们心情十分悲痛,但他的遗愿我们都尊重和支持,捐献遗体和角膜为我国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延续他人的光明,贡献最后一份力量,这也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妹妹谭应兰哽咽着说。

浏阳今年已有两人捐献遗体角膜

2月23日晚上23时50分,在为谭应春老人进行了简短的遗体告别仪式后,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完成了遗体角膜接收事宜。

浏阳市红十字会周建国介绍说:“志愿捐献、延续生命、奉献社会已在我市蔚然成风,今年以来浏阳已有两名捐献者完成眼角膜捐献。”

(资料来源:掌上长沙、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