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专题 / 红十字论坛 / 正文

做好新时代红十字工作要提高五种能力

时间:2020-04-10

张春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红十字会系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同样事关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和执行力。在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红十字会系统的党员干部要以积极态度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加强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能力,特别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八种本领”,转观念、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练就过硬本领,敢于攻坚克难,确保战之能胜,切实解决红十字会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体制理顺不彻底、理论研究不深入、基层基础薄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着力提升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不断提高人道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困难群众。

一、坚持理论武装,切实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中国红十字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履行职责的能力。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一切与红十字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能力。加深对红十字会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红十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积极履行职责。不断扩大知识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切合实际的举措推动红十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提高联系群众能力。说话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群众语言”的特点是大众化、口语化、形象化,具体实在,通俗易懂。和群众交流,要学会运用“群众语言”,做好群众工作。当下,我们不难发现个别党员干部在同基层、同群众交流交谈时用惯了“官场语言”,这样去做群众工作就很难有效果。语言传递感情,增强理解与信任。多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普遍认可的道理,往往起到事半功倍,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不会用群众语言,这是党员干部修身不严、作风不实的表现,释放出“脱离群众”的危险信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古今中外的各种典故、诗文常常信手拈来。民间谚语、俗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随处可见,这些个性十足的白话语言,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与老百姓交流的独特方式。而习近平总书记语言的另一面,则是善用“大白话”传递治国理念,既“接地气”又“增民气”。党员干部在传递党的声音、宣传惠民政策时,要贴近群众,多用方言、土语,将一些理论性、政治性的语言,通过大白话形式展示出来,解释清楚,让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这也是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真正接地气的表现。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红十字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与群众打交道,是每一名红十字人必练的基本功。经常地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做有心人,注意了解群众的疾苦,特别要关注困难群体,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意愿和诉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促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积极发挥红十字会特色和优势,热心人道事业,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以实际行动与广大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三、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开拓干事的能力。思想作风是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的基础。只有强化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抵御不良风气侵蚀,才能经受各种艰难困苦考验,才能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畏缩不前。办实事、说实话、求实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服务宗旨,在工作中崇尚实干,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提高红十字会党的建设质量。着力加强红十字系统党的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地市级和有条件的县级红十字会设立党组,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红十字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推动建立党委政府加强对红十字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积极争取将红十字会党的建设纳入当地党建工作总体布局、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是强化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着力建设政治坚定、本领过硬、敬业奉献、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红十字干部队伍。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分层次开展轮训、多渠道培养锻炼,不断增强红十字干部依法履职能力、学习研究能力、狠抓落实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风险处置能力。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推动形成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使对事业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真情成为红十字干部鲜明特色。

四、完善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县级以上红十字会要依法依章程按期换届,建立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新型治理结构,推进红十字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紧紧围绕加强内部管理,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健全依法决策、依法执行、依法监督机制;增强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和法律顾问制度,把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研究制定与红十字会法相配套的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治理模式。

发挥好志愿者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平台,规范做好红十字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记录、表彰激励等工作,提高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激励的规范化水平,特别要加大对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社区等先进典型的表彰力度,使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加强红十字志愿服务能力建设,按专业领域制定服务标准,提升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服务规范、形象良好、群众满意的志愿者队伍;将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国家和当地文明办的志愿服务体系之中,使红十字志愿者成为国家和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进步和人道事业做贡献;重视学校红十字工作,鼓励引导青少年参与红十字运动,为红十字事业可持续发展培育种子、积蓄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强化阵地服务功能,建好用好“红十字服务站”“红十字救护站”“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等阵地,将其打造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创新参与途径和方法,建设服务城乡社区群众的“博爱家园”,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繁荣红十字文化,依托红十字国际学院、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和各地分中心,进一步推进红十字运动研究;发挥高校知名专家教授的作用,构建“红界”和“业界”结合、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大宣传格局,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繁荣发展红十字文化。

五、强化正风肃纪,切实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从以往看,红十字会没有行政职能,没有任何权限,是“清水衙门”,没有滋生腐败的土壤。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红十字会系统虽无重大贪腐案件发生,但不依法依规履职的现象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面向新时代,各级红十字会必须时刻绷紧法纪这根弦,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不断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切实做到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

一要强信念,筑牢思想根基。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二要懂规矩,严守纪律底线。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时时刻刻把纪律挺在前面,用纪律管住自己,坚决不越雷池一步。三要慎用权,始终心存敬畏。正确地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努力为人民谋福祉、为事业添光彩。四要重品行,加强道德修养。学会“限制自己”,善于“克制自己”,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养成浩然正气。五要敢担当,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职责范围内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监督管理,真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敢做“黑脸包公”,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形成常态。

(作者系山东省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