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里有群“娃娃兵”!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小队抗疫侧记
时间:2020-04-14
陈玉琴
“叔叔阿姨,测下体温,戴好口罩。”“爷爷,请从斑马线上走,等绿灯亮了才能过。”“奶奶,我来搀您过去。”
3月以来,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的闹市商场街头路口,一队“娃娃兵”身着统一红马甲,或手持体温枪,或舞动小红旗,忙得不亦乐乎,成了当地一道闪亮的风景,备受人们关注和称赞。
这群忙不迭的“娃娃兵”,是潘集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新招募的一支“特种兵”志愿服务小队,他们都是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在父母和成年志愿者带领下开展疫情防控和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领头的“娃娃兵”,是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的抗疫好少年杨来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未满17岁的淮南21中高二学生杨来福没有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呆在家里,而是受战斗在一线的志愿者父亲和其他志愿者影响,“火线”加入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主动请战参加附近社区的疫情防控执勤,一干就是近2个月,深受大家夸赞。他的事迹被当地多家媒体报道,获得了安徽省红十字会通报表扬,感动不少同学,许多同学也摩拳擦掌希望能有机会做志愿服务,为这个特别的春天做点力所能及的奉献。
随着复工复产和文明创建活动开启,当地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而成年志愿者都要上班,时间有限。细心的杨来福想到了跃跃欲试的同学们,大家除了上网课,有不少空闲时间。他主动向市、区红十字会和他所在的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及学校申请,希望能组建一支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参加相关服务工作。
一开始,考虑到不能耽误他们的学习,区红十字会没有答应。杨来福得知后,有些沮丧,但他并没不气馁,多次找到区红十字会,经沟通后,为了不挫伤孩子们的热情与善意,区红十字会最终同意他们在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统一带领下开展服务活动。
得到“令箭”,杨来福立刻开始行动,组建了家长和同学都参加的微信群,号召家长和同学们一道参与。这下群里可热闹了,大人孩子纷纷报名,有的小学生和家长也要报名。不少家长本就是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去锻炼和服务。
3月初的第一个双休日,第一批20多个孩子经现场培训后在潘集区地下商业街上岗了,他们分成4个班组在4个出入口把守,测体温、作登记。刚复业,人流较多,孩子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中午回家匆匆吃完饭又赶回来执守,累得腰腿酸疼,胳膊都抬不起来。尽管如此,看到许多人投来的赞许目光以及相关单位的表扬与感谢,大家还是觉得很开心。
随着交通文明劝导的开始,“娃娃兵”又转战人流较大的交通路口,手持小红旗,站在路旁,不停地引导、提醒、劝导、制止。
这群小志愿者中,有一名只有13岁的“老”志愿者,他叫杨旭康,是跟着志愿者父母一起值守的。小旭康的爸爸杨同平是“潘集好人”,虽然家里很困难,但他从几岁开始就跟着爸爸做公益,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成长。“老练”的小旭康穿着志愿者马甲,戴着志愿者帽一脸严肃地站在路口挥动着小红旗,嘴里不停地喊着“现在是红灯,请稍后,不要闯红灯”“绿灯亮了,赶快过”。行人纷纷给小旭康竖起来大拇指,执勤的交警也不住地赞扬他。
孩子们执勤特别细心,发现有过马路不方便的老人和残疾人,他们便上前帮忙搀扶。遇到雨天,同学们打着伞依然站在路口服务。
每天,孩子们都在群里分享、交流,有人找到了答案,有人改变了方式,有人提出好的建议,有人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快乐和不易,大家互相勉励、加油……小队长杨来福则好像一下变成了大人,每天不停地给大家支招、安抚、鼓劲。
从一个杨来福,到20多位青少年志愿者,如今的青少年志愿者小分队已经有50多名孩子。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他们收获满满,不负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