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装备鞍奔赴下一个战场

红十字会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时间:2020-04-21

刘贵朝

人们常说,每一次灾害应对都是一次考核,每一次舆情爆发都是一面镜子,每一次事件过后都是一次契机。目前,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红十字会作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打赢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持久战做了大量工作。疫情映初心,铁肩担道义,回顾红十字会参与防控工作,也有不少值得总结改进的地方。

增强本位意识,依法履职尽责

中国红十字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110余年来,中国红十字事业经历了风雨沧桑,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颁布施行及体制编制独立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弱、人员编制少、社会资源缺,仍是当前的客观现状与基本特征。与应急管理局、民政局、卫健委等政府职能部门相比,专业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动员能力等差距明显,导致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有的地方红十字会出现了“小牛拉大车”的情况。

在今后可能发生的突发自然灾害、公共事件中,红十字会一定要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实际出发,严格依照红十字会法赋予的职责行事,做到“到位不越位”,量力而行。在捐赠物资的接受、存储、分配、使用上,既不推卸责任,也不挤占通道,更不能大包大揽,有多大力就使多大劲,有多少能力就干多少事,扎扎实实把该做、能做的事情做好。

增强平战意识,加强自身建设

一场战斗的结束,意味着下一场战斗的开始。“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是部队叫得最响的一句口号。对红十字会来说,也应如此。

2008年汶川地震时,上海市红十字会接受社会各界爱心捐款11亿余元。面对现场密集的捐款人流、大量的公示查询等工作,市红十字会只能通过招募大量志愿者来协助工作。面对这些问题,市红十字会2009年开始投入资金开发捐赠公示系统,2011年正式上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上海市红十字会开通银行、邮局、手机和现场四个捐款通道,当日所有捐款第二天一早就予以公示,得到了捐赠者好评。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红十字会要把精力和功夫转移至自身建设上来,要针对防控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积极构建科学决策、快速响应、筹资动员、合作共享、有效管理、舆情应对、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机制。同时,要加强突发重大事件的应对演练,做到常态化,“练为战”,提高综合应对能力和水平。对此,上海市红十字会已进行初步研讨,并拟列入2020年研究会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推进。

增强科技意识,提升工作效率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红十字会作为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人道组织,理应与时代同步,与社会接轨,拥抱科学技术,享受科技革命带来的福利。

然而,从实际状况看,各地红十字会内部管理运行普遍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不少地方红会还没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有些即使开发了OA系统,也很少使用,工作效率低下。如在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使用和奖励中,在捐赠资金的接收、发证、开票、公示、统计中,捐赠物资的接收、管理、分配、运输、统计中,缺少科学高效、上联下通的管理平台及信息化手段,捐赠与需求不能有效对接,管理与分配不能高效运转,信息与数据不能实时公布等“短板”,导致一些地方红十字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人人忙得昏天黑地,成效却不甚明显。

其实在这些方面,社会上已经有了很多成熟技术与经验,我们完全且应该拿来“为我所用”。当前,各级红十字会正在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创新,务必以此为契机,向科技要生产力、要战斗力,积极推动红十字会工作信息化和“网上红十字会”建设,不断提升红十字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增强市场意识,优化管理效能

增强市场意识,简言之就是按市场需求变化谋生产,按市场经济规律谋发展的意识,通过市场检验质量,通过市场树立形象,通过市场达到促进与交流。

红十字会虽然是“百年老店”,又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还有红十字会法保障,但放在社会治理大格局、大体系中看,其服务对象、主责主业具有非唯一性、非排他性,很多工作可以被其他部门与组织替代。红十字会在募捐手段与使用、物资存储与运输、灾害救援与救助、救护培训方法与手段、社会公信力与影响力等方面,也与一些现代化基金会存在差距。

因此,红十字会必须在扎实推进深化改革创新进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保持人道服务宗旨、公益组织属性不变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市场配置功能,将红十字会的职责工作,通过项目招标、购买服务等形式,动员优秀企业、其他社会组织来完成,更多承担起指导、监督、考核责任。“徒法不足以自行”,我们一定要在危机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把市场意识转化为管理水平。

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为让境外捐赠物资尽快送达防疫一线,上海市红十字会经与海关协商,委托一家报关公司专门承接具体清关事宜,极大地提升了捐赠物资的通关时效。在各方努力下,基本实现了捐赠物资通关“零延时”的目标。

增强合作意识,借力“登楼下海”

合作共赢是时代大势与潮流。红十字会要主动顺应大势,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2016年,上海市红十字借着群团改革和全市大力开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的东风,探索将红十字服务站点嵌入党建服务中心、社区睦邻中心、街道家庭计划指导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中,将红十字工作融入平安城区建设、文明城区创建、网络化管理之中,开创了合作共融新模式,推动了社区红十字工作开展。

近年来,上海市红十字加强与航空、铁路、轮运及海关、民政、卫生、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上海市红十字会圆满完成选派8名驾驶员赴武汉执行重症患者转运,协助总会筹措配置救护车上医疗设备,协助完成总会援外专家组赴伊朗和意大利,以及境外物资快速通关、医用物资及时分配等急、难任务,正是依赖于上述良好合作关系。事实证明,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才能发展。抗疫过后的上海市红十字会,将继续加强该方面工作,争取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借助更多力量“登楼下海”。比如,争取经信委等部门帮助,推进信息化建设;争取网信办等部门支持,对涉及红十字会舆情进行监控与处置;与顺丰等物流公司合作,构建快速高效的仓储物流体系等。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中华民族是这样的民族,红十字会也是这样的组织。经历了这场疫情阻击战之后,红十字会必将变得更加坚强、更有力量,再次取得下一个战场上的胜利。

(作者系上海市红十字会信息传播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