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专题 / 红十字论坛 / 正文

用专业精神赢得信赖

山东省红十字会开展境外物资捐赠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0-05-15

李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和跨国企业等纷纷为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捐物、提供援助。截至目前,山东省红十字会系统共接受境外捐赠142笔,涉及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10余个种类、430余万件,价值3000余万元。如此大规模接受境外物资捐赠,对山东省各级红十字会来说是一项没有经验可循的新业务。经过此次境外物资捐赠工作的实战考验和洗礼,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梳理得失,以期为今后更好发挥红十字组织国际人道主义平台作用,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境外捐赠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学好政策,依法依规开展捐赠工作

与国内物资捐赠不同,境外物资捐赠涉及进口、清关和免税等事项,海关、财政、税务、质检、药监等多个部门对境外物资捐赠均有相关政策法规要求。

首先,为保障境外物资捐赠工作顺利进行,要全面梳理汇总境外物资捐赠涉及的一般性政策法规。例如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慈善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对境外捐赠人资格、受赠人资格、进口关税征免、物资捐赠相关文件等内容都有明确规定,这是开展境外物资捐赠工作的基本要求。

其次,要根据捐赠物资种类,详细了解相关物资进口入境的特殊要求。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捐赠物资多为医用口罩、防护服、眼罩等医疗物资。要认真研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进口医疗器械检验监督管理办法》《捐赠药品进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确保捐赠物资符合医疗器械进口管理要求。

此外,要及时了解各部门最新政策要求。例如,海关总署《关于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口捐赠物资办理通关手续的公告》《民政部关于动员慈善力量依法有序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告》《济南海关关于新冠肺炎防控境外捐赠物资进口指南》等文件,为开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境外捐赠物资进口绿色通道,制定了许多便利政策。作为受赠人的红十字会,全面学习掌握相关政策,才能精准解答捐赠人、使用人疑惑,为依法依规、快速高效地开展境外物资捐赠工作奠定基础。

立好规矩,确保捐赠规范有序运行

境外物资捐赠包含物资进口和物资捐赠两个重点环节,具有涉及面广、流程复杂、关注度高等特点,操作过程中如出现程序不当、资料不规范、信息不完整等情况,不仅会影响捐赠的顺利进行,且将造成难以估量的不良影响。 

开展境外物资捐赠工作,既要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对物资进口的政策要求,也要符合红十字会接受、管理、使用捐赠物资的相关规范。要在认真研究海关、税务、质检、药监等部门关于捐赠物资入境办理有关政策要求基础上,结合红十字会接受物资捐赠的工作规范,对物资跨境运输、入境检验检疫、海关清关、关税征免、国内提货和运输、物资入库和分配、捐赠信息统计公示等环节进行梳理,制定各环节工作流程指南,明确办理顺序、工作要求、各方责任和相关标准规范。此外,由于各环节所需提供的文件资料较为繁杂、格式多样,为提高工作效率,还要梳理汇总所需材料清单,拟定捐赠意向函、捐赠物资进口证明、确认接受捐赠意向函等常用材料模板,为捐赠方、接受方和使用方做好境外物资捐赠工作提供便利。

通过制定工作流程指南和各环节所需文件资料模板,让捐赠人、使用人和涉及的相关部门单位,全面了解捐赠工作全过程,严格规范各自行为,共同配合做好境外物资捐赠工作,才能确保做到每一笔捐赠物资都能够按照捐赠人意愿及时发送到抗疫一线,全面准确地向捐赠人和社会公众反馈公示捐赠物资分配使用情况,让境外物资捐赠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做好服务,搭建连接境内外爱心桥

让每一位捐赠人和使用人满意是做好捐赠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境外捐赠者来自世界各地,多数又是首次进行跨境捐赠,普遍对捐赠流程和要求不甚了解,且捐赠方和使用方的要求、物资的种类和标准各不相同,这些是依靠标准流程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热情服务、积极沟通,才能推动捐赠工作顺利进行。

要及时沟通。境外物资捐赠人在发送物资前,需要准备相关文件资料,办理航运手续,耗时较长,国内使用方又需要捐赠物资尽早到位。因此,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办理时间是各方共同诉求。红十字会作为受赠人,必须建立通畅的联系渠道,每笔捐赠指定专人全程负责,克服时差影响,做到24小时通讯畅通,及时与捐赠人、使用人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才能让捐赠物资更快到达防疫一线。

要善于解困。境外物资捐赠有时会遇到特殊疑难问题。例如,此次疫情期间,许多境外华人华侨克服种种困难和阻碍,购买了大量防疫物资,但这些物资很多无法与国内医疗物资标准对应。此外,由于多数捐赠者并非专门从事医疗器械生产、销售的企业,难以获得医用物资进口资质。如何让捐赠物资符合国家进口管理相关要求成为难题。一方面,我们动员捐赠方和使用方调整捐赠意向,将无法获得医用资质的物资捐赠给同样急缺防护用品的一线非医疗单位和群众,使捐赠行为符合政策要求;另一方面,积极与海关、药监部门协商,制定符合进口管理政策且快速便捷的相关证明办理程序,破解制约防疫物资进口的瓶颈。

要协调各方。境外捐赠一般发生在国内重大突发事件之时,机场、港口以及交通运输通道通常会受到很多管控限制,物资到达国内机场、港口后,在清关、运输、分配环节面临许多意料不到的问题。在服务好境外捐赠人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各机场港口海关、质检药监部门、接收使用单位以及清关代办、物流运输公司沟通协调,将各环节依次打通,才能为境外捐赠物资顺利投入一线建立通畅渠道,搭建起连接境内外爱心传递的桥梁。

(作者系山东省红十字会办公室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