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专题 / 红十字论坛 / 正文

加快推进应急物资捐赠保障体系建设

时间:2020-06-28

王鹏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如何接受、存储、分配、使用、管理、监督捐赠物资并快速将其分配到一线,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由政府组织、工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健全应急物资捐赠使用保障数据平台,集多方主体进行一体化流程管理,实现全程可追溯、信息共享,确保捐赠工作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监督管理精准到位。

物资接受:建立社会捐赠统一供需平台

从各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看,各地尚未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社会捐赠供需机制和数据平台。事实上,越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越需要由政府组织、相关单位牵头,建立协调机制和统一捐赠平台,厘清领导机构、监管部门、分配和使用单位、公益组织、新闻媒体和物流公司的责任,将其纳入统一管理,有序引导特殊时期的社会捐赠活动科学高效开展。

各公益组织应按照政府统一标准和捐赠流程,建立快速录入和分类存放系统,一方面可以利用捐赠平台实现捐赠物资精准接收,并将捐赠信息传至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进行接收和储存;另一方面,在物流公司库存系统,相关单位可以对入库物资和出库物资进行实时在线查询,使用单位能够及时了解捐赠物资的产品规格与库存数量,提出使用申请。与此同时,物流公司按照政府机构、公益组织要求和程序,与捐赠企业和个人进行对接,由相关部门安排专业人员把关验收物资,有效区分医用和非医用,按照物流公司工作流程快速接收、分类存放,为精准配送做好准备。要在捐赠平台上动员引导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定向捐赠,实现物资需求在线分配,分配结果实时更新,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分配:实现供需双方直接对接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捐赠物资使用分配的最大问题,是对防控一线的物资需求不明确,导致难以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分配方案。对此,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掌握相关单位需求,确保医疗物资优先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生活物资遵循就近提供的原则,减少长途运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应建立捐赠物资分配使用机制,赋予公益组织定向捐赠物资的分配权,保证物资快速分配到位。可通过捐赠数据平台尽量简化捐赠和分配程序,实现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在此过程中,需求方可根据自身需求直接在线申请物资,进入库存系统选择相应种类和数量,公益组织接到在线申请后,可第一时间根据自身库存情况进行审批,需求方也可随时查看审批结果,保障了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将这些信息统筹到一个平台上,也能在一中动态平衡中,及时计算出各方物资需求,提前做好分配方案,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将捐赠物品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物流运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疫情期间,国内各大物流公司接连开通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的“绿色通道”,极大地提高了捐赠物资的流转效率。政府机构、公益组织可将物流公司纳入捐赠物资平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其中,政府机构、公益组织通过平台审核批准后,将分配信息上传物流公司,物流公司按着要求和工作流程快速运送物资,政府机构、监督机关、公益组织和捐赠人可实时查看物流进展,及时解决转运过程中的问题。对于定向捐赠或者已有分配方案的捐赠物资,可由物流企业直接配送到急需地点,减少入库、卸货、清点、分配、再装车、出库等中间环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为物流公司提供支持,确保交通畅通、快速转运。

管理监督:引入各方进行全程监督

加强对捐赠物资的监督是保证捐赠物资使用公平公正的重要措施。可根据工作需求,把纪检、审计、新闻媒体等各方纳入捐赠平台,对捐赠物资的分配使用进行全程监督。

其中,公益组织要主动、及时、准确、全面在捐赠平台上对捐赠物资分配使用信息进行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同时及时向捐赠方反馈捐赠物资的分配使用情况,接受捐赠者的监督。物资使用单位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物资的质量、数量和使用情况,扩大群众的知情权。纪检、审计部门及时进行跟踪检查审计,通过官方媒体及时把检查审计结果向社会公示,提高捐赠工作社会公信力,保护公益组织社会声誉。新闻媒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准确报道捐赠物资的流向、使用分配使用情况,扩大社会知晓率。如此环环相扣,可以有效提升社会捐赠款物接受和使用的公开透明度,提升社会公信力。

(作者系河北省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