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抗美援朝老兵集体登记捐献遗体器官
年轻时是志愿军 年迈后是志愿者
时间:2020-11-24
重庆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专职协调员米智慧说,自己会一直记得这样令人动容的场景:一群平均年龄87岁,胸前戴着金光闪闪的70周年纪念章的抗美援朝老兵,认真地填写志愿捐献表,集体成为捐献志愿者。
11月15日,重庆抗美援朝联谊会志愿军老兵在江北区大石坝公园聚会时,进行了集体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手续办理。红十字会向他们承诺:百年之后,把捐献者老兵们的名字刻在同一块碑上,让战友们还能继续“在一起”。
办理了志愿登记手续的老兵们很欣慰:“年轻时,我们为保家卫国洒热血;百年后,我们的器官和遗体还能派上用场,为社会做贡献,值了!”
年轻时为国洒热血 百年后献遗体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八十多位满头银发的老兵相聚,精神头十足,唱起了《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每个月,重庆抗美援朝老兵联谊会的老人们都会聚会,学习最新国家政策,互相交流,其乐融融。
15日这一天的聚会又多了一份意义。老兵们都领到了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章,佩戴在胸前,又整齐地穿上了军装,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和往常不同的是,聚会多了一个议程:办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手续。
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4师老兵程铭,在重庆大轰炸中成为战争遗孤,长大后入伍参加抗美援朝。当年怀着赤诚朴素的爱国热情投入到革命队伍里,奔赴保家卫国的最前线,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了他人生旅程中闪烁的亮点。
程铭一直以抗美援朝老兵的身份而骄傲。他说,年轻的时候为祖国洒热血,无比光荣。现在年纪大了,其他事情做不了,唯有以后将遗体和器官捐献给国家,为医学研究做点贡献。
今年10月,程铭和老伴黎新明一起去沙坪坝区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同时,他也想把这一理念传播给更多战友。他说,去办理捐献登记,也是受另一位已故老革命的影响,应该继续传递下去。
有捐赠意愿的老兵越来越多。由于老人们年龄大,腿脚不好,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专程上门来为他们提供服务。老兵们认真了解了捐赠流程,欣然在志愿书上签字。老兵刘汉作说,捐献遗体,不为政府添麻烦,也不给子女添麻烦。
红十字会将为捐献老兵集体立碑
一叠遗体(角膜)捐赠志愿书递到手里,米智慧感觉沉甸甸的,那是志愿军老兵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当天,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谢谢”。虽然曾经为成百上千人办理过捐献登记手续,但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老战士志愿者,米智慧难掩心中激动。“七十年前,他们为保家卫国不惜奉献生命和青春,七十年后,他们又为了祖国和他人做出了坚定的选择。”
老人们提出一个心愿:希望在捐赠以后,他们的名字可以刻在同一块碑上。
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与重庆市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璧山西郊福寿园)协商后,向老人们承诺,能够实现这个愿望。
15日当天,8名老兵当场填写捐献登记表,更多老兵将捐献登记表带回家,他们说:“争取说服家人支持捐献,鼓励更多人都来捐!”米智慧和同事将在下个月老兵们聚会时再来进行登记和发放志愿捐献登记卡。
“我志愿申请成为一名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将自己的遗体(角膜)无偿捐献给国家医学科学事业,为我国的医学科研和提高疾病防治工作水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年迈的老兵们默默诵读着捐献登记表上的誓词,他们的眼神依然有力,发出坚毅的光。
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