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扶贫谱新章

——湖北省红十字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1-03-16

近年来,湖北省红十字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着力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

全省红十字会系统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省委脱贫攻坚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落实领导小组制度。省红十字会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领导分管扶贫工作,赈济救护部为责任部门,明确在职干部专项负责具体工作事务。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党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听取扶贫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年度计划和相关措施。督促检查地方党委、政府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六个精准”“两不愁、三保障”等扶贫政策、落实工作任务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情况。

三是扶贫工作纳入年度重要工作。省红十字会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安排,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会机关和各直属单位根据任务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配强扶贫干部,做好监督保障

一是选派优秀干部。全省红十字会系统累计选派挂职干部99名,驻村第一书记42名,确保扶贫干部队伍有活力,工作干劲足,工作任务不断线。

二是强化关心监督。省红十字会为加强扶贫工作队“三落实”等规章制度落实,会领导、会机关党委和纪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扶贫和人事等相关负责同志经常通过听取汇报、慰问谈心、提醒教育等形式,强化对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关心和监督。会机关纪委建立常态化监督和定期监督机制,在廉政作风、项目实施、经费使用常态化监督外,每季度定期进行扶贫专项监督。

三是做好相关保障。省红十字会党组积极落实扶贫干部各种待遇,为驻村工作队提供充足的项目经费、工作经费,保障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按规定落实食宿、交通保障,并为驻村干部办理了人身伤害保险。

因贫施策,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着力在增收上下功夫。突出“重点抓帮扶,关键抓增收”的工作思路,结合贫困群众实际情况,采取多项增收帮扶举措,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省红十字会扶贫工作队为扶贫村兴建光伏发电站、发展养鱼、养小龙虾、枇杷种植等项目。十堰市红十字会通过产业扶贫,2019-2020年,募集2万元善款用于支持华家河村集体经济建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神农架林区红十字会积极探索“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为贫困乡村农户提供精准金融服务,2016年以来,共争取贴息贷款26户185万元,用于农家乐、葡萄、中药材、蔬菜、天麻、牛、羊、猪、鸡、中蜂等产业,有力支持了特色农业,带动贫困户增收。

二是做好示范引领,分批做好扶贫工作。黄冈市红十字会因地制宜,设立特色示范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罗田县设立产业精准扶贫到户到人示范点,在麻城市龟山镇设立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在麻城市乘马岗镇四口塘村等3个村设立精准扶贫示范点。

三是扶贫惠民政策落实持续有效。省红十字会投入59万元新建大坑村卫生室,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先后投入30万余元,用于改善大坑小学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武汉市红十字会开展“红筷行动”助学项目,解决困难家庭学生和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用餐问题,该项目已扩大到黄陂、新洲、江夏区、蔡甸4个区的12所中小学校,累计发放救助金近153万元,为1463名困难家庭学生和留守儿童等提供在校期间的早中晚餐。十堰市红十字会通过教育扶贫,每年关怀慰问华家河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发放各类学习生活用品,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孝感市红十字会入户调查了解贫困户困难原因,想办法,找对策,帮助贫困户克服树立信心。

四是搭建扶贫平台。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和社会各界参与精准脱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武汉市红十字会与武汉市扶贫办协作,累计筹措资金近125万元,搭建扶贫平台,在武汉市革命老街帮扶援建“爱心超市”44个,引导村民积极劳动换取积分,使用积分兑换超市物资,使贫困户消除“等、靠、要”等思想。

发挥优势,开展红十字特色帮扶

一是开展大项专项扶贫工作。承办2019年中国红十字会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现场募集扶贫款物1374万元。协助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英山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做好总会支持英山3000余万元扶贫款物相关工作。组织参加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2019年,举行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湖北赛区大赛暨培训会,选出11个优质扶贫项目参加决赛,运用“互联网+公益”方式,助力湖北省产业扶贫,吸引116.6万人关注参与。举办“与爱同行”扶贫公益徒步活动。省红十字会连续数年与省直机关工委、省扶贫办、省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与爱同行”扶贫公益徒步活动,116家省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参加,营造全社会参与人道公益事业的浓厚氛围。

二是建设博爱家园,发展生计产业,助力产业扶贫。做好先期项目的配套建设。持续做好先期建设的红十字博爱家园、博爱卫生室、红十字社区服务站等服务保障和后续设施设备配套工作,积极培训工作人员、配备医疗器材、办公设备、常用药品等,有效提升服务效能。省红十字会扶贫工作队积极做好两个光伏发电站扶贫项目的维护和保持工作,2019年光伏发电站直接经济效益创历年最好,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左右。省红十字会投入资金10万元,在通山县长滩村、高槎坪村新建社区服务站等两个城市社区博爱家园项目。在通山县大畈镇大墈村启动大棚枇杷园产业项目,落实专项扶贫资金,协助打造“枇杷小镇”,该项目占地面积70亩、投入资金达100万元,省红十字会当年直接投入60万,第一批、第二批枇杷已全部种植完毕。枇杷结果后,该项目将成为通山县大畈镇大墈村最主要的产业经济项目。

三是开展“博爱送万家”系列人道救助关爱行动。春节期间慰问困难群众和党员,为贫困户发放生活用品,为特困户发放慰问金。世界红十字日期间,省红十字会在全省启动“红十字博爱周”系列活动,发动红十字志愿者深入福利院、驻点村等地,免费为群众义诊、义检,开展健康知识、急救知识技能宣传,让红十字扶贫走到群众身边。天门市红十字会从2017年起,每年定期看望慰问佛子山镇麻风病休养员,以及部分精神病、艾滋病患者。省红十字基金会通过“小天使基金”项目救助白血病儿童。联合湖北中邮保险公司为贫困群众进行健康知识讲座,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老党员进行免费体检。2019年11月底,在先期资助建设的通山县大畈镇大墈村博爱卫生室投入使用后,省红十字基金会募集6万元常用药品,投放卫生室,有效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问题。省红十字基金会积极开展“圆梦助学”活动,为通山县大畈镇大墈村希望小学捐赠“博爱助学箱”,联系爱心企业武汉康乐集团开展“为成长助力·为希望加油”爱心捐赠活动,积极为希望小学捐款,连续六年为大坑村8名贫困学生提供每天10元餐费补助,协调爱心企业累计投入费用近30万元持续资助8名贫困学生接受9年义务教育。省红十字会各支部积极开展“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爱心妈妈”“义务植树活动”等扶贫活动,会机关干部常态化赴通山县慰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帮助“爱心孩子”,助力精准扶贫。宜昌市红十字会以“六助一送”(助学、助医、助贫、助孤、助老、助残,博爱送万家)系列救助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各项人道救助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贫困家庭。省红十字会扶贫工作队和神农架林区为解决山区群众用水难问题,投入扶贫专项资金,为扶贫村修建饮水基础设施。

严守工作纪律,规范扶贫干部管理

一是加强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的学习转化运用。二是严格纪律。严格落实“五天四夜”等规定,严格做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个严禁七个不准”,无一例侵害群众利益,收受群众财物、挪用帮扶资金等问题发生。三是强化监督。加强对扶贫对象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在驻点村村委会门前,张榜公示工作队队员姓名、电话等,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杜绝驻村干部作风漂浮、纪律松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近年来,湖北省红十字会累计动员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投入扶贫帮困资金10264.87万元,引进帮扶资金8331.96万元,为贫困地区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25416人,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3.72万余元,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8年度驻村扶贫“工作突出的支持单位”。

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