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 正文

“能够帮助他,我很乐意去做”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实现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时间:2021-04-23

3月29日,经过2个多小时的采集,陈虎成功捐献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成为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首例、安徽省第3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没有丝毫犹豫的决定

2020年,南谯区红十字会组织开展了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科普宣传,正好覆盖到陈虎所在的黄泥岗镇祝郢村。当时,陈虎虽然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不十分了解,但他之前参加过数次义务献血活动,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组织参加志愿活动。通过宣传活动,陈虎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生命,便当场留下血样,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

“能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救人的事,是好事。我一个年轻人,正是有精力的时候,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有义务努力帮助他人。”陈虎给志愿者看了看他红润的手心,开玩笑说:“我的血多,是适合捐献的体质。”

仅仅9个月后,陈虎便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时,陈虎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后,第一时间答应了捐献。谈及接到电话时的感受,陈虎说:“陌生人之间的配型成功几率只有万分之一,能够跟配型成功在我看来也是与患者的一种缘分。如果我不捐献,患儿可能失去生命,这次配型的患儿只有8岁,跟我的女儿一样大,能够帮助他,我很乐意去做。”

通常情况下,整个捐献过程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因患儿病情紧急,对造血干细胞的需求十分迫切,需要陈虎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高分辨血样采集、体检等,才能赶上捐献时间。陈虎和家人倾力配合,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尽全力保证干细胞捐献如期进行。

3月21日,陈虎的检验结果达到捐献条件,滁州市红十字会、南谯区政府、南谯区卫健委、南谯区红十字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一起为陈虎举行了欢送仪式。24日,陈虎前往安徽省立医院接受捐献前期准备。

怀孕妻子的全程陪伴

接到通知时,陈虎怀着二胎的爱人就表示非常支持他去。作为母亲,孩子患病的痛苦她感同身受,当丈夫有能力拯救一个孩子的生命时,她毫不迟疑地表示支持,并主动要求陪同去合肥照看陈虎。

作为家中独生子,老人不免担心陈虎的身体,他耐心地跟他们解释:“捐献的过程对人体并不造成伤害,你们关心我,同样作为父母的患者家属也会因为他的病情忧虑万分。这是一件善事,是能救命的事。”最终,老人也表示支持陈虎的决定。

陈虎夫妇此次到合肥捐献,是第一次与家里八岁的女儿分离。近一个星期不能在父母身边,对小女孩来说有些难以忍受。视频电话里,她跟妈妈说不上几句话,眼泪就直往下流,看见孩子受委屈的模样,陈虎妻子说话的声音也不由带上了哭腔。这时候,陈虎便接过电话来,跟女儿讲些高兴的事,哄好母女俩。

采集过程中,陈虎在病床上要保持手臂不动两个多小时,妻子就在一旁与他说话。见到陈虎时,他笑吟吟地望着前来探望的领导和同事,“身上感觉有点麻,但没什么大碍。”

住院期间仍电话沟通工作

在黄泥岗镇汪郢村,陈虎是民营营长,在每年的征兵工作中,他广泛宣传入伍政策,仔细摸排适龄青年,对大学生进行入伍的思想动员;为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他对村里80位退役军人情况熟悉,做好25位重点优抚对象的服务管理工作,随时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保险等多方面难题;每周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会,及时梳理村内出现的矛盾纠纷并化解,帮助提升居民们的安全感、满意度;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帮扶慰问困难群众100余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7次;人居环境整治20余次。2020年夏天,陈虎闻“汛”而动,响应政府号召,组织基层骨干民兵组成 “党员突击队”,奔赴滁河乌衣段大堤 ,扎实做好检测预警、堤坝巡查、困难群众帮扶救助等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陈虎住院期间也没有忘记他的职责。无论是同事来电询问工作,还是居民来电办理事项,陈虎都一一回应,耐心做好对接工作——工作上的任务尽力解决,不能解决的跟同事交代清楚;老百姓的诉求做好应答,不是很紧急的做好记录,紧急的就帮他们指明办理的方向,并跟相关负责人做好沟通。

此外,由于陈虎的事迹在当地已经传播开来,不少居民群众向他致电询问捐献事宜,在黄泥岗镇形成了初步的带动效应,目前,一名居民已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感谢您,让一个爱画画的孩子能够继续成为画家的梦想,受惠于您的帮助,以后我们也将致力于志愿捐献服务,传递爱心。”患儿家属寄来了感谢信,“茫茫人海中,将会有一个跟您流着相同血液的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看到这里,一向坚强的陈虎也感动落泪。

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