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被子 大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红十字会包联塔尔河村产业发展侧记

时间:2021-07-16

塔尔河村,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城郊结合部,村内基础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十字会立足包联村实际,以“博爱家园”项目立项,投资建成全市首个“扶贫车间”——塔尔河被服厂,年产值达到100万元,村集体经济纯利润每年在20万元以上。

因地制宜,量“身”定制集体项目

塔尔河村下辖6个自然村,总户数442户1100人,村内大多数年轻人已进城或外出务工,剩余181个常住户420人,多为年老体弱。该村耕地、林地面积少,且属于规划控制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020年3月,按照鄂尔多斯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市旗两级包联驻村工作要求,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十字会共同包联塔尔河村,村集体经济年底须突破10万元,产业发展时间紧、任务重。为此,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闫美蓉带队多次深入塔尔河村走访调研、反复论证,在和镇、村多次座谈后,达成了在塔尔河村建一个被服厂的共识。

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三级红十字会以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立项,投入52万元,从选址、装修、进设备、进原料、招工等,历经21天,全市首个“扶贫车间”——塔尔河被服厂投入运营,主要生产棉被、棉褥、家纺用品,供应市内外应急备灾救灾物资及周边工矿企业、学校、医院。

为了增加订单量,市红十字会领导班子亲自拉业务、跑订单,帮助被服厂寻求销路。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王遥通过“抖音”直播带货,争取“关爱城市美容师”项目定向采购1000余床棉被。截至目前,塔尔河被服厂已经订购生产被褥11300多床,实现产值13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为村民代缴全年水费2万多元。

党建引领,让贫困户实现“脱贫梦”

项目实行“党支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订单式生产,采取计件付给酬劳,重点吸纳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参与,并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持续稳定就业。

鄂尔多斯市和伊金霍洛旗红十字会共投入“博爱家园”项目生计金20万元,全部发放给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经集体协商同意后,委托村委会把资金投入到村集体经济项目,按期进行分红。

高美林是2015年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供有大中小三个学生。

“过去就种20多亩玉米,养几头猪,忙乎一年下来除去开支剩不了多少。”高美林笑着说,“现在忙完家里,还能去被服厂挣点钱贴补家用,而且不用出远门,接送娃娃上下学、做饭也不误事。”

除了高美林,罗生荣、马登云、张成飞、屈苗等贫困户也在被服厂缝被子、打扫卫生、搬运货物,实现了四重收入保障,即传统种养殖业、镇区周边打工、被服厂劳动、生计金入股分红。

建厂以来,1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已两次分红1600元,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脱贫梦”。

乡村振兴,点“靓”塔尔河幸福生活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2021年,塔尔河村包联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在市红十字会党组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实现乡村振兴为动力,初步确定了“1+X”的发展思路,形成塔尔河被服厂、劳务公司、生物质燃料加工、中药材种植等代表产业,探索创新现代产业发展机制,聘请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运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搭建现代化运营管理平台。

同时,在市场化运营的大背景下,塔尔河被服厂将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改进设施设备,丰富产品种类,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生产成本,以“企地合力助推消费扶贫”为抓手,推动村集体经济经营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军队,预计全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做大做强产业的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夯实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的‘红利’。”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说。

王遥